歲末年初,商業風云在財務數字間悄然涌動。對于環境企業而言,年終回款壓力如同一座無形卻又沉重的大山,橫亙在前行之路,成為亟待跨越的關卡。而新年的到來并未讓這片戰場平靜,反而在各個維度掀起新波瀾。
在財報披露季,業績預告數據的結構性差異更如同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環境產業轉型期的業績分化格局:有企業在困境中艱難掙扎,也有企業憑借技術創新實現扭虧為盈。
以下筆者利用E20研究院數據中心相關研究成果和方法,全面梳理200家環境上市公司新年伊始的發展動態,詳實記錄信息、匯總關鍵數據、分類總結歸納,以期為業界提供研究參考。
從2025年1月起,E20研究院數據中心依托E20環境產業上市公司競爭力分析模型所設定的指標體系,在數據信息層面展開深度研究分析。E20研究院數據中心通過定期對環境產業上市公司最新動態進行盤點,捕捉行業發展細微變化;并且在上市公司年報發布之后,精心編定《固廢環衛上市公司競爭力分析報告》、《水務上市公司競爭力分析報告》。這些報告旨在為環境企業戰略決策提供量化參考依據,助力企業在復雜多變市場環境中做出抉擇。
E20環境產業上市公司競爭力分析模型構建嚴謹,涵蓋包含6項一級指標、20項二級指標、36項三級指標,形成一個全面且細致的綜合性評價體系。該綜合性評價體系包含經營規模(資產規模、財務規模、運營規模等)、經營能力(盈利能力、財務風險、運營能力、收益質量、融資能力、等)、增長能力(新增訂單、資產規模增長、財務規模增長、國際化拓展等)、創新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科技創新、領跑者標準等)、高質量發展能力(“雙百跨越”、碳減排行動、ESG報告發布等)、人力資源能力(就業規模、就業質量等)。
01年終沖刺:回款壓力與突圍
歲末年初,企業迎來年終沖刺的關鍵時刻,商業戰場的硝煙隱匿于財務報表的數字之間。回款壓力成為眾多企業亟待突破的難題。瀚藍環境率先傳來好消息:1月初,公司公告顯示,2024年度累計收回2023年及以前年度的存量應收賬款約24億元。這一成績不僅為公司財務狀況注入強心劑,也為行業帶來積極信號。
然而,環衛上市公司的整體形勢依然嚴峻。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接近一半,回款壓力如影隨形,時刻考驗著企業的資金周轉與運營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地化債資金的加速落地成為一劑強心針,財政支付落實情況顯著改善為行業帶來轉機。(詳情點擊:年度環衛數據盤點,揭曉2024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
1月,僑銀股份公告顯示,公司成功收回款項超7.7億元;盈峰環境也在歲末年初實現回款突破30億元。這兩家企業的亮眼表現不僅彰顯了自身強大的資金回籠能力,更為行業樹立突圍榜樣。
02資本運作:發債融資與控股權之變
在資本市場,發債融資與控股權之變正頻繁上演。
發債融資憑借三類優勢獲得上市公司青睞:通常低于股權融資的資金成本優勢、不影響控制權不稀釋原有股東權利的優勢、優化資本結構降低綜合資金成本的優勢。尤其在低利率環境下,發債融資成本較低,部分上市公司積極通過發債融資籌集資金,用于業務擴張和技術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各企業債券票面利率呈現顯著差異。碧水源超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為 2.20%,這一利率水平反映市場對其短期償債能力和信用狀況的認可;城發環境超短期融資券票面利率1.81%,以較低成本獲取短期資金,體現公司良好的市場信譽。北控水務的兩個品種分別為1.8%和2.2%,通過靈活定價吸引不同需求的投資者。重慶水務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利率則別具一格,按年遞增,第1年0.2%,第2年0.4%等逐年變化,這種設計既考慮公司前期資金成本壓力,又隨著時間推移,對投資者給予更多回報。
債券發行進展呈現多元化態勢。碧水源、城發環境(超短期融資券部分)、海螺創業等企業已成功完成發行,順利將資金納入囊中,為業務開展注入強勁動力;首創環保、城發環境(公司債券部分)、興蓉環境等獲得批復,正蓄勢待發;中國水務處于認購協議階段,距離成功發行僅一步之遙;錢江水利則專注于利息兌付,確保債務履行。
也有部分上市公司控股權變更事宜正在推進,企業發展戰略或將迎來重大轉變。
1月,博世科發布公告,南寧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擬取得公司控制權,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這是地方國資入股A股上市公司趨勢中的典型案例,博世科也將迎來第四代實控人,開啟全新發展階段。
富淼科技于1月23日收到控股股東飛翔股份通知,稱正在籌劃股份轉讓事宜。2月8日,雙方達成協議,飛翔股份與永卓控股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以6億元轉讓3662萬股股份,為公司發展引入新的戰略力量。
03戰略擴張:25家新公司落地
新年伊始,19家環境產業上市公司已迅速開展戰略擴張,密集設立25家子公司。這些子公司讓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構建起更龐大的商業網絡,以下是各領域的主要動態和發展趨勢。
1)AI技術賦能環保產業
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環保行業發展模式。多家企業通過成立子公司或引入AI技術,加速智能化轉型:
京源環保在上海成立智能科技公司,專注于智能水務等AI業務,探索技術與環保產業的深度融合。金科環境將AI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應用于新水島業務,構建智能運維管理體系。
2)新材料領域布局
材料領域是產業發展基礎。多家企業通過成立新材料公司,提升核心競爭力:
津膜科技和萬邦達分別在青島成立新材料公司,津膜科技專注高性能分離膜材料研發,解決膜材料通量提升、抗污染等技術難題。萬邦達在青島成立新材料公司,延續其在水領域的競爭力,同時發力工業固廢資源化利用材料領域。
3)新能源產業拓展
新能源行業蓬勃發展吸引環保企業的目光:先河環保利用自身在環保領域的優勢,成立新能源公司布局新能源產業。
4)智能化物流管理
物流領域的智能化轉型也成為環保企業關注的重點:天源環保成立物流公司,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搭建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統。
5)項目公司落地與業務拓展
部分企業為落地簽約項目成立項目公司。
04主營業務攻堅:訂單與并購雙線發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眾多企業圍繞主營業務展開深度攻堅,以訂單獲取與并購整合為雙引擎,推動自身持續發展。尤其在傳統賽道上,企業通過不斷深耕實現業務穩步拓展與升級。
(一)傳統賽道持續深耕:基礎設施類(及環衛)工程裝備類
(1)基礎設施類(及環衛)
水務市場:創業環保積極布局,宣布投資蕪湖市濱江污水處理廠二期特許經營項目,并成功簽訂為期40年的特許經營協議,污水初始處理價格鎖定為1.21元/噸,這一長期穩定的項目將為公司帶來持續收益。鵬鷂環保則在南通脫穎而出,以委托運營形式中標20萬噸/日常規處理及 60萬噸/日深度處理項目,展現出強大的運營實力。天源環保也在威海南海新區斬獲大單,簽訂20年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擴建項目委托運營服務合同,合同金額高達約6.39億元。
固廢市場:城發環境分別與鄢陵縣和固始縣達成合作,簽訂循環經濟產業園投資合作協議,為區域固廢處理帶來新發展模式。永興股份通過資本運作,以3.3億元收購忻州市潔晉發電有限公司41%股權,控股比例提升至90%,實現對潔晉公司的深度掌控。潔晉公司運營的忻州市固廢綜合處置靜脈產業園業務多元,涵蓋生活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處理、污泥無害化處置及光伏發電等,為永興股份拓展固廢產業鏈提供有力支撐。中國天楹也成功簽訂《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市場化服務合同》,總服務費5317.47萬元,在農村固廢處理領域邁出堅實一步。
環衛市場:僑銀股份在環衛一體化項目上接連中標,分別在廣西北海和莆田市城廂區拿下項目,總金額達4.86億元,彰顯其在環衛領域的競爭優勢。盈峰環境同樣表現出色,中標太倉市“城市管家”服務項目及渭南市城區垃圾分類體系建設設備采購項目,總金額2.62億元,業務覆蓋城市綜合管理與垃圾分類設施供應。龍馬環衛也不遜色,中標8個環衛項目,首年服務金額約0.73億元,持續擴大市場份額。
(2)工程裝備類
水務市場:高能環境在EPC項目領域成果顯著,合計中標2.6億元項目,其中張集煤礦二期礦井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工程中標金額1.87億元,九江市彭澤磯山工業園地下水污染修復工程中標0.77億元,充分展示其在水處理工程方面的專業能力。建工修復以聯合體成員形式參與密云水庫上游河流溝道水域安全治理工程,中標金額1億元,為守護水源地生態安全貢獻力量。中電環保則簽訂石化行業水處理項目合同,金額約5400萬元,在專業細分領域持續深耕。
固廢市場:中蘭環保憑借實力,以1.36億元中標連州市垃圾沼氣發電設施和生態工程總承包項目,在固廢能源化利用及生態工程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新型業態破局
2025年1月,環境產業上市公司紛紛展現出破局的決心與行動,積極跳出傳統主營業務框架,探索并拓展全新業務形態、開辟新增長曲線,為企業未來發展注入新活力,也為整個環境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海天股份在這場變革中動作尤為引人注目。公司先是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成功收購賀利氏光伏銀漿事業部相關資產。這一舉措不僅意味著海天股份有望在新能源產業中分得一杯羹,也意味著通過跨界融合,助力海天股份挖掘新的利潤增長點。緊接著,海天股份以約3000萬價格競得新疆若羌縣白山頭銅多金屬礦普查(二區)探礦權,向礦產資源開發領域邁出重要一步。礦產資源作為工業發展的基礎,未來一旦實現有效開發,將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同時也增強公司在資源端的戰略儲備。
面對生物柴油市場的持續升溫,叢麟科技果斷出手。公司擬以自有資金6800萬元收購廣西融合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望借助融合生物能源的技術和市場渠道,迅速在生物柴油領域站穩腳跟,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創業環保則選擇在市政綜合業務領域持續深耕。公司通過簽訂供熱配套合同,進一步加碼市政綜合業務。供熱作為市政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創業環保原本的水務等環境業務具有協同效應,鞏固公司在市政領域的品牌形象。
05拓海外市場、破國內內卷
當前國內市場競爭呈白熱化態勢,企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內卷壓力。部分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積極尋求突破,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歷史機遇,果斷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開啟國際化拓展的新征程。(詳情點擊:2024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出爐)
聯合水務正在邁出海外布局的關鍵一步。公司在沙特設立境外全資子公司,以此為據點,正式進軍海外市場。聯合水務有望借助沙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深度融入國際水務市場。
僑銀股份也正在積極與國際接軌。公司與THi集團成功簽約不低于2億美元的意向訂單。根據協議,未來三年僑銀股份將在阿聯酋全力推進產業園項目,不僅輸出自身在環保、環衛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還能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跨越發展。
06有增有減,部分公司剝離非核心資產
在競爭激烈且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部分公司為優化自身業務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巧妙運用“加減法”,選擇剝離非核心資產,以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與戰略聚焦。這種策略不僅有助于企業降低運營成本、優化財務表現,還能集中資源發展核心業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寧水集團在今年1月發布重要公告,計劃以5703.86萬元的價格,轉讓其全資子公司慈溪寧水儀表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通過此次股權轉讓,寧水集團預計將斬獲4000萬元投資收益,這無疑將大幅增厚2025年利潤,為公司財務報表增添亮麗一筆。
無獨有偶,三峰環境也做出類似的戰略抉擇。公司以7007.70萬元價格轉讓重慶三峰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51%股權,堅決剝離非主營業務。三峰環境這一舉措旨在心無旁騖地聚焦垃圾焚燒主業,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07財報披露季,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資本市場財報披露熱潮中,已有兩家企業發布了經營數據。
在2024年第四季度,江南水務經營數據呈現多維度變化態勢。自來水業務板塊,供水量與售水量雙雙出現下滑。這不僅反映市場需求的微妙變化,或許還與企業營銷策略以及管網損耗等因素緊密相關。污水處理業務方面,處理量雖稍有降低,然而結算量卻實現顯著上升。
偉明環保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經營數據,2024年全年發電量同比增長14.24%,全年上網電量同比增長14.57%,發電量與上網電量增長趨勢高度契合。
踏入2025年,資本市場迎來關鍵的財報披露季,這一時期成為洞察各行業發展態勢的重要窗口。環境產業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數據成為觀察行業發展態勢的重要窗口。從目前披露數據看,環境產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呈現顯著的結構性差異,反映行業轉型期的業績分化格局。
2025年首個財報披露季數據顯示,環境產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在已依規發布年度凈利潤預告的37家水務/環境上市公司中,預喜率僅為41%,而預虧率卻高達59%。這一數據直觀地反映出,在行業變革浪潮下,水務/環境領域多數企業正面臨較大挑戰。然而,其中也不乏亮點,6家水務技術裝備類公司成功實現業績扭虧為盈,在技術創新驅動下,部分企業已找到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徑。
27家固廢環衛上市公司依規發布年度凈利潤預告,預喜率和預虧率各占一半,呈現微妙的平衡狀態。這意味著固廢環衛行業內部同樣存在業績兩極分化,上市公司在市場競爭、業務拓展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現參差不齊。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