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新聞辦公室舉辦了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系列新聞發布會。
2025年,我們迎來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二十周年,同時也是我國作出“雙碳”目標重大宣示的五周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與各方攜手,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持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四大任務,加速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具體工作部署如下:
一是堅決打好能耗雙控收官戰,確保“十四五”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二是前瞻性規劃“十五五”碳達峰行動,研究制定綜合評價考核體系,推動國家碳達峰試點項目,加速建設一批零碳園區。
三是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政策和標準體系,為綠色低碳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持續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重大工程,深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機制。
五是推動“兩新”工作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效。正如袁達同志所發布的重大信息,我在此再次強調,2025年,“兩新”政策將擴大資金規模、拓寬覆蓋范圍、優化實施策略、增強撬動效應。我們將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通過實際行動,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和眾多企業能夠深入了解并享受到政策紅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趙辰昕發表了講話,他指出,回顧2024年,我國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加速,發展的基調更加清晰。通過協同努力,我們在降碳、減污、擴綠和增長方面取得了新的積極成果:
一方面,我們出臺了旨在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指導意見,深入執行全面節約戰略,穩步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特別是,我們推動了“兩新”政策——即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這使得更多綠色、低碳、節能的設備和產品融入民眾的生產生活,為便利民生作出了貢獻。
另一方面,我們加快了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的重大工程實施步伐,頒布并實施了《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了3.6%。
記者提問:目前,普遍觀點認為,國際形勢的變動可能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帶來不利影響。我想請問,這種形勢是否會對中國推進綠色轉型以及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決心和努力產生影響?關于2024年的工作進展,能否為我們做一概述?對于未來工作,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安排?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趙辰昕:您所關注的中國綠色轉型以及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決心與力度問題,我愿分享以下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進“雙碳”目標,并非外界要求我們這樣做,而是我們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我們堅信,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因此,我們將持之以恒、一以貫之地致力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時,我們也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通過實際行動向國際社會展現出中國“言出必行、行則必果”的堅定承諾。
遵循“雙碳”目標任務的總體要求和政策體系布局,2024年,我們委員會與相關部門協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新進展和新成效。具體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加速推進綠色轉型。我們出臺了旨在加快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指導意見,并連續推進了近200項具體措施。發布了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推廣了112項綠色技術和47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
二是大力實施節能降碳。我們制定了節能降碳兩年行動方案,發布了7個行業的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并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行動。預計全年能耗強度將下降3%以上,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三是加快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的新機制。我們全面推進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工作,推動相關部門出臺了194項“雙碳”領域的國家標準,指導地方逐步建立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
四是持續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我們出臺了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發展節水產業、廢棄物循環利用等政策,并安排了超過600億元的政府投資,支持環境基礎設施、“三北”等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同時,出臺了《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中央和地方年均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增加至近3000億元。
五是全力推進“兩新”工作。2024年,我們安排了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以支持“兩新”項目。截至2024年前11個月,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5.8%,對總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3%。在以舊換新活動中,超過60%的消費者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推動新能源乘用車國內市場滲透率連續6個月超過50%。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