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出席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

時間:2024-09-26 14:38

來源:生態環境部

評論(

生態用水保障持續加強。出臺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目標,強化流域生態環境統一監管,推動解決河流斷流干涸、湖泊濕地萎縮等突出問題。2023年,斷流20多年的永定河實現了全年全線有水,山西晉祠千年古泉30年來首次復流。

流域管理改革持續深化。推動出臺長江、黃河保護法,設立七大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機構,統籌開展流域督察、省域督察,健全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效激發流域上下游協同保護積極性。新安江作為全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12年來,省界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補償從“試點”成為“經驗”,目前已經在23個省域、27個流域進行了復刻推廣。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依然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以美麗河湖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督促地方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突出短板,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穩定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讓越來越多的河湖呈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正確把握的重大關系,也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重大考題。請問如何理解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部門將從哪些方面破題?謝謝。

黃潤秋: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去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新征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其中,首要的就是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這是管總的,是起引領作用的。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也只有依靠高水平保護才能實現,因此,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和應有之義;反過來,高質量發展可以為高水平保護提供強勁動力。那么,什么是高水平保護?如何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我有以下認識。

其一,要更加注重源頭防控,形成高水平的調控體系。這是從根源上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的治本之策,要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差異化管控,從源頭上為優化生產力布局提供綠色標尺;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加快推動高耗能、高排放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

其二,要更加注重精準管控,形成高水平的治理體系。進一步把精準治污的要求貫穿到我們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精準識別生態環境問題的類型及成因,找準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靶向治療、精準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搞簡單治理、粗放治理,更不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其三,要更加注重規范倒逼,形成高水平的標準體系。通過推動標準體系的優化升級,規范各類污染物排放行為,倒逼行業技術進步,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第四,要更加注重市場引導,形成高水平的政策體系。健全排污權、碳排放權等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構建環境信用監管體系,統籌實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從而激發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最后,要更加注重科技賦能,形成高水平的技術體系。深化生態環境領域科技體制改革,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重大行動,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科技支撐能力。

高質量發展是高水平保護的目標指向和價值取向。這其中,新質生產力是實現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向轉化的重要抓手。近期,生態環境部出臺了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將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以高水平保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請問在生態環境監測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將如何推動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監測保障?謝謝。

黃潤秋:這個問題請董保同副部長回答。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董保同:謝謝您的提問。生態環境監測確實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支撐性工作。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上了一個大臺階,我們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要素最齊全、技術手段較先進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為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剛才黃部長介紹的那些成績,我們的監測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明。

從網絡規模看,我部直接組織監測的站點達3.3萬個,其中空氣點位1734個,地表水點位3646個,地下水點位1912個,海洋點位1359個,還有輻射監測點位1834個,土壤監測點位更多,有2.2萬個,這個體系覆蓋了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重點流域和管轄海域。

從監測要素看,除了水、氣、土壤這些傳統重點監測的內容以外,這些年還增加了生態質量監測、生物多樣性監測、溫室氣體監測、新污染物監測,就是很多新領域的監測,從監測要素上基本做到了全覆蓋。

從技術手段看,現在傳統的手工監測已經不是主體了,自動化監測已經成為主要方式,無人機、走航車、激光雷達成為各地監測站的“標配”,我部作為牽頭用戶的在軌衛星達到7顆,這為監測的科學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于這張現代化的監測網絡,我們現在基本能做到各方面監測數據的“真、準、全、快、新”,對污染防治攻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們能夠掌握基數、掌握動態、發現問題,也能夠把握規律,指導污染防治攻堅深入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要求,重點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現代化,這是我們的總目標,具體抓手主要是推進監測數智化轉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