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動高端先進設備升級。針對光伏、光電LED、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重點推動光伏行業更新高線速小軸距多線切割機、多合一鍍膜設備等先進設備,生物發酵行業實施萃取提取工藝技改,更新蒸發器、離心機、新型干燥系統、連續離子交換設備等。(牽頭單位:市工信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
(三)推動試驗檢測設備更新。在煤化工、醫藥、電子等重點行業,圍繞設計驗證、測試驗證、工藝驗證等中試驗證和檢驗檢測環節,更新一批先進設備,提升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重點推動設計驗證環節更新模型制造設備、實驗分析儀器等先進設備,測試驗證環節更新機械測試、光學測試、環境測試等測試儀器,工藝驗證環節更新環境適應性試驗、可靠性試驗、工藝驗證試驗、安規試驗等試驗專用設備,以及專用制樣、材料加工、電子組裝、機械加工等樣品制備和試生產裝備,檢驗檢測環節更新電子測量、無損檢測、智能檢測等儀器設備。(牽頭單位:市工信局。配合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應急管理局)
(四)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推動建材行業以現有水泥、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等領域減污降碳、節能降耗為重點,改造提升原料制備、窯爐控制、粉磨破碎等相關裝備和技術,有色金屬行業加快高效穩定再生金屬冶煉等綠色高效環保裝備更新改造。以能效水平提升為重點,推動工業等各領域鍋爐、電機、變壓器、制冷供熱空壓機、換熱器、泵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換代,推廣應用能效2級及以上節能設備。(牽頭單位:市工信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
(五)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以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管控等環節改造為重點,推動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增材制造裝備、工業控制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重點推動裝備制造業更新面向特定場景的智能成套生產線和柔性生產單元。電子信息制造業推進電子產品專用智能制造裝備與自動化裝配線集成應用。化工、鋼鐵等行業加快推進催化裂化、冶煉等重大工藝裝備智能化改造升級。(牽頭單位:市工信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數據局)
(六)加快建設智能工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進制造技術突破、工藝創新、精益管理、業務流程再造。推動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在制造環節深度應用,形成一批虛擬試驗與調試、工藝數字化設計、智能在線檢測等典型場景。推動設備聯網和生產環節數字化鏈接,實現生產數據貫通化、制造柔性化和管理智能化,打造數字化車間。圍繞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全過程開展智能化升級,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以危險作業崗位為重點,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和“機器人替人”工程,打造智能工廠。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作用,引導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同步改造,打造智慧供應鏈。(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市數據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七)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構建工業基礎算力資源和應用能力融合體系,加快部署工業邊緣數據中心,建設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設施,推動“云邊端”算力協同發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加快建設智算中心。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工業園區建立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加快通信基站建設,支持數據中心、通信基礎設施等升級改造,持續提升能效先進設備水平。(牽頭單位:市工信局、市數據局。配合單位:市政府信息中心、市發改委)
三、實施能源設備更新行動
(八)加快實施煤礦智能化改造。分級分類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率先推進大型和災害嚴重煤礦智能化改造,鼓勵剩余服務年限不足3年的煤礦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局部智能化改造。2024年推動120萬噸/年及以上和災害嚴重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2025年其他各類生產煤礦智能化改造全部開工,2027年全市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牽頭單位:市能源局。配合單位:市應急管理局、市發改委)
(九)有序推進煤電機組改造。提升煤電機組清潔高效靈活水平和深度調峰能力,促進煤電機組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并重轉型。積極有序推進煤電機組節能降耗、供熱、靈活性改造等“三改聯動”。2024年完成123萬千瓦改造任務。至2025年底,平均供電煤耗達到節能降碳認定標準,充分發揮好煤電的“壓艙石”作用。(牽頭單位:市能源局)
(十)加快用能產品設備更新改造。聚焦能源、工業、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以《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和現行能耗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本依據,以工業鍋爐、電站鍋爐、工業爐窯、電機、電力變壓器、工商業制冷設備、家用制冷設備、通用照明設備等為主要方面,推動各類用能單位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鼓勵更新改造后達到能效節能水平(能效2級),“兩高”行業企業要達到能效先進水平(能效1級)。深入開展能效診斷服務,按國家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快健全完善《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檔案》,滾動更新和季度匯總《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項目儲備清單》,爭取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等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能源局、市工信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住建局、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四、實施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行動
(十一)加快推進供水設施設備及管網更新改造。更新改造存在影響水質達標、老舊破損、國家明令淘汰、能耗高、運行效率低等問題的自來水廠及公共供水企業接收管理的居民小區二次供水(加壓調蓄)設施設備。加快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堅持急用先行、因地制宜,優先對安全隱患突出的管道和設施實施改造。到2025年,全市城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率達到40%左右。(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十二)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及管網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及節能降碳改造,推廣選用高效節能的電機、風機、水泵、照明器具等通用產品設備,加快淘汰老舊低效的重點用能設備,加快建設智慧水務管理系統。扎實推進城鎮老舊污水收集管網改造,分片區統籌改造,逐步消除運行年限滿50年的污水收集管網,優先對老化嚴重、破損嚴重、明顯影響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影響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的管網和設施實施改造。到2025年,對全市10萬立方米/日規模以上污水處理廠完成節能改造及智慧化系統建設,全市城鎮老舊污水收集管網改造率達到40%左右。(牽頭單位:市住建局。配合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