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息化共享共用取得新成效。推動數據共享共用,建成各類主題庫、專題庫,向各地方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提供200余項數據資源共享服務,接入并綜合開發利用人口、法人、氣象、水利、電力等多元數據,數據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管理模式不斷優化,為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領域綜合研判、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提供了大數據的支撐。
五,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得到新加強。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責任制,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創建并實施信息通報、攻防演練、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等一系列網絡安全聯防聯控機制,安全防護能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也落實《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意見》做出的部署,緊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加強數字技術應用,不斷推動信息化與業務管理深度融合,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為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發揮積極作用。
謝謝!
2023年監督幫扶推動污染物減排約39.3萬噸
鳳凰衛視記者:開展大氣監督幫扶是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一項重要舉措,請問生態環境部在這個秋冬季采取了哪些監督幫扶措施,有哪些好的做法?下一步還有哪些安排?
裴曉菲: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最近10年,我國空氣質量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但是在秋冬季,受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增加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一些區域仍然會出現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
為做好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生態環境部聚焦重點區域,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達標排放監督”兩項任務,協同推進“線上和線下”兩個戰場工作,2023年秋冬季以來,統籌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骨干2400余人,調動屬地執法人員9700余人次,開展了8輪大氣污染現場和遠程監督幫扶,發現問題企業1.6萬余家,推動解決涉氣環境問題3.2萬余個。
一是現場檢查,發揮震懾作用。我們抽調全國執法、監測技術骨干,每月壓茬式安排2輪次現場監督幫扶,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弄虛作假、超標排放、偷排偷放、重污染天氣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254個,其中干擾自動監測、檢測報告造假、偽造臺賬記錄等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的違法違規問題537個,移交司法17個,行政拘留25人,刑事拘留3人,保持從嚴執法的主基調。
二是線上推送,督促地方檢查。通過遠程推送識別線索,指導地方自查發現解決環境問題1萬余個。帶動地方建立完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逐級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質量改善主體責任。
三是用好技術,精準識別問題。我們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融合各類數據信息,構建算法模型,精準識別問題線索,目前問題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85%以上。
監督幫扶對污染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初步估算,2023年監督幫扶共推動污染物減排約39.3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把重污染天氣應對作為重中之重,持續選派業務骨干開展現場監督幫扶,督促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同時,緊盯排放強度高、污染貢獻大的重點行業企業,督促企業落實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提升污染治理能力與合規達標排放水平。
謝謝!
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中新社記者: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任務舉措。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協同創新試點。請問,目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裴曉菲:這個問題請孫守亮司長回答。
孫守亮:謝謝您的提問。
這個問題很關鍵,也頗有熱度。我理解這是因為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加力,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科學指引,強調要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處理好“五個重大關系”,強調要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這些重要指示要求我們,深刻把握環境污染物和碳排放高度同根同源的特征,向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協同共治要減排量,切實發揮好降碳行動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源頭牽引作用,同時也利用現有生態環境制度體系協同促進低碳發展。可以說,降碳與減污相得益彰,協同推進就能取得1+1>2的效果。
剛才您也提到,去年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出戰略部署,要求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相關舉措和安排。我感到,這些重要的部署和要求凸顯了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我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以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主線,經過努力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階段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成部門協作、上下協同的工作推進格局。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強化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制定細化落實舉措,明確負責部門和預期成果,統籌推動工業領域、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領域、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協同增效。目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均已出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方案。
二是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全面展開、成效顯現。也就是說,協同治理的廣度、深度在不斷加強、不斷拓展,涵蓋面也越來越寬。比如,大力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提高鐵路、水運比例;再比如,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發展綠色建筑;還比如,促進行業綠色轉型,實施鋼鐵、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等。尤其是在生態環境領域,我們依托現有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推動污水處理節能降耗和資源化利用,優化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路線、鼓勵綠色低碳修復,組織編制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清單,凝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重大科技需求,開展碳監測評估和推進固定排放源協同管理、一體化監管執法。通過一系列綜合施策,協同治理效果正在顯現出來,我們作了一個測算,2013—2022年十年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85%、60%的同時,碳排放強度協同下降34.4%,協同效應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