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力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
編制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指導意見。謀劃凝練生態環境領域重大科技需求,組織實施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重大專項,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平臺建設,打造生態環境領域戰略科技力量,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深化拓展環境健康管理試點。構建國家環境基準體系,持續推進國家環境基準數據庫建設,推動環境基準應用地方試點。開展遠洋生態環境科研調查,研究推進極地環境科考。持續深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和跨部門綜合監管,拓展數字技術應用,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加快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
(八)加快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持續深化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推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深化生態環境統計改革,加快排放源統計與排污許可有效銜接。總結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進一步深化排污權交易制度改革。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動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系。
健全生態環境法規政策標準。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制定,以及海洋環境保護法、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配套法規規章等制修訂工作。加強生態環境標準管理,抓緊制修訂農藥、淀粉、石化、鈾礦冶等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研究啟動機動車“國七”排放標準制訂工作。
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啟動“十五五”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優化調整,推進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建設。強化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和揮發性有機物監測,強化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監測。加快建立全國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站點建設。持續提升遙感主動發現生態環境問題能力。優化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深化水生態調查、新污染物監測和碳監測評估試點。組織開展第三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
推進生態環保全民行動。深入做好例行新聞發布工作,辦好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全國低碳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活動。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深化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持續推動治理重復信訪、化解信訪積案。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合作。穩妥開展與重點國家、國際組織環境與氣候變化對話合作,建設性參與國際環境公約、重要國際環境進程談判,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取得積極成果。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一帶一路”生態環保人才互通計劃等能力建設項目,支持“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發展。深入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舉辦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年會。
持續鍛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鞏固深化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全面加強機關黨的建設。深入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宣傳闡釋,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和系列專題研討會。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持續加強生態環境干部隊伍建設,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
同志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開拓進取、攻堅克難,更加奮發有為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力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為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