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誰是未來1000家
謙子:環保行業未來的集中度會是怎樣?
薛濤:很多人分析環保行業,喜歡拿別的行業來比,覺得頭部企業未來會是兩三家。
未來不一定,威立雅所在法國的面積,也就是中國兩三個省,人家長出兩家。
我們那么大的國家長出一二十個威立雅,怎么不可以?這個說的是重資產類的企業,還不是說技術類企業。
此外,家數多就一定不好?集中度高就一定好?也不一定。
集中度高,就會有巨無霸,有大家伙。
當企業想要做大時,做百億,做千億,規模越大,效率就越差,尤其在技術領域(不是資產領域),就會逐漸失去其銳度。
我們要反思,我憑什么一千億,應不應該一千億,應不應該把別人干死,不一定,或者不應該一統天下。
因為這個本來就太復雜,環保行業不是一個單一市場。
謙子 :假如未來會活下來1000家環保企業,這1000家會是誰?
薛濤 :我不說那些重資產的了。如果是技術企業,這1000家確實一定是需要有原創的技術研發能力的,光靠關系是堅持不到最后的,這個是實話。
當然,他一定不只是技術研發能力,商業開拓、組織管理、營銷能力,這些都需要。
但這些企業很難做大,一個技術型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一定會改變,他一定會被人干死的。
所有的技術企業只要變大就會變衰減,大概50億以上基本就扛不住了。其實他們也沒必要做大。
我們一方面喜歡公司很大,但另一方面又羨慕德國小公司的那種生存狀態。
現有很多文章分析德國小型技術公司,都不要做的更大,凡是大的公司都會進入創新窘境。
在這個行業,未來的企業應該是活的有效率、強悍、有韌性的那種,但不一定是要大。
他能在某一個細分領域形成他的優勢和并且有進退的能力,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謙子:工程企業還會在這1000家嗎?
薛濤:應該不會了,工程企業如果沒在技術上找到自己的差異性集成優勢,應該不會在了。
謙子:宜興的環保企業呢?
薛濤:宜興的企業,近些年有變化,但是不夠。
為什么呢?
還是受城市的品級因素影響太大,整體來看,北上廣深的環保企業的質量好于蘇州,然后在蘇州這個地方又好于宜興這里!
這個梯度的差別在哪兒呢?
主要還是在專業性人才的整體選擇。
正規985大學生能去上海的去上海,能去蘇州的去蘇州,梯度從這里就體現出來了。
所以從邏輯上來看,未來1000家企業應該在二線城市以上。另一方面宜興的企業家族色彩確實太重了。
謙子: 環保企業,如何貼近AI?
薛濤 :總體來看,AI確實有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后,把人的很多決策系統干掉,重復性的工作干掉。
但是你要實現AI,首先要實現你的產品本身的智慧化,就是自動化、標準化、模塊化,沒這些,也沒有辦法實現AI!
現在大部分的工藝本身還沒到這個水平,傳感器也傳不出來,東西又都是定制的,你的AI效果肯定會打折扣。所以還需要個過程。
我覺得先活著再說,AI必然是一個到來的事物,但是你又要在他到來之前先活下去,才能迎接他。而不是好高騖遠的。
你要迎接它,你至少要把我剛才說到的模塊化、裝備化、自動化搞定才可以。
04 網紅薛濤
謙子 :您覺得自己是一個具有網紅體質的人嗎?
薛濤 :如果你是在30年前認識我,打死你都想不出來我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企業也一樣,個人也一樣,實際上不是規劃好的。
像我有了點IP樣子,純屬偶然,幾十年前搞個規劃去做,反而不一定能做成,這也是老子說的“無為”的一層含義。
這也是人生中的所謂的因緣和合,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兒,該到成功的時候,老天爺自然會許你成功。來的就該來,不該來的,也不是你的。
只是也許成功的方向不是你想的方向,你原來也沒想過做個IP, 結果最后做成了一個IP。
謙子 :是什么使您在環保行業商業分析這個領域上成了個角兒了呢?
薛濤:有些顯性因素,算是一種顯見的經驗或者能力,比如我善于和政府部門打交道,這個東西原來一直在做,我有二十多年在央企工作的經驗,使我對政策不恐懼;我原來比較懂特許經營和BOT,這一點依然是我的優勢,這些是顯性的。
比如演講、寫作是我的隱性技能,我之前也沒發現過,在年輕的時候并沒有明顯的特征,你看不見你的某些隱藏技能,而沒有把它放大出來,也許這些隱性技能就是能成就你的東西。這是道德經里的無為的另一個啟示。
這些東西的獲得并不是我刻意打造它,回顧來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兒還蠻多。
我在通用技術咨詢待了20年,如果我不去E20,不可能成為一個IP,這種隱藏性能就永遠不會被開發出來。
所以說不要太有規劃,也不要無規劃,太有規劃就可能忽略了隱性長板。
謙子 :如何開發隱藏技能點兒?
薛濤:人的本能是告訴我們一些東西的,就唯心主義。
你內心的某些本能,會引導著你做,按照你快樂并且有效率的方式去做。
但不要刻意想著一定要做成什么事兒。
你一要故意做成什么事,人就會變得比較刻薄,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就會不快樂,動作會變形,你就過于有為,因為你時時刻刻都會過于計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