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轉型
之后,薛濤又經歷了第三次專業技能迅速被市場矮化的過程,這也是每位咨詢人所能感覺到的游牧模式痛苦之處。
薛濤介紹,剛做BOT咨詢的時候,每個單體污水處理廠的咨詢費在200萬左右,因為業務能力強,他很快成了公司的明星人物。到了2008年后,BOT咨詢費降到了30~40萬,這種廣種薄收的商業模式讓薛濤和他的團隊又陷入痛苦之中?!?011年左右,業內基本上找不到能夠養活自己的BOT業務咨詢業務了?!?/p>
這時候,薛濤及團隊又在思考做第三次轉型。
緣于八年的環保特許經營咨詢經驗,加上擅長學習的團隊以及對環保行業深入的了解,他們做起了企業戰略咨詢業務。滇投水務、中國化工藍星和GE都是他們當時的客戶。
薛濤回憶,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在一次翻閱報紙時得知,中國計劃每年在農村供水上投資上萬億,這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于是,決定找尋中國的咨詢公司作為合作伙伴。
GE認為,通用技術咨詢公司是最合適的合作方,因為通用技術咨詢公司既懂環保,又有很豐富的咨詢經驗和對政策的敏感度,同時也是GE曾經在80年代打開中國市場的唯一窗口。GE當時進入中國核電領域靠的就是通用技術咨詢公司,再加上兩家企業領導之間非常熟悉,兩家的合作順利達成。最終,通用技術咨詢公司成功拿到3個項目,分別是關于膜領域發展戰略、中國農村污水布局以及GE在環保領域的整體業務發展,獲得了相當可觀的咨詢費。
和GE的合作,也給了薛濤一次珍貴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機會,對其職業發展有著非常大的益處。期間,薛濤有機會到GE中國培訓發展中心學習《GE領導力和創新課程》,學習對標麥肯錫報告。麥肯錫的項目交付方法不同于國內厚重的文件堆砌,而是注重圖形化、公式化、邏輯化、抽象化的提煉能力,這背后需要有大量的數據支撐。他還學到了國外一些有用的管理工具箱,比如二維判斷法、波特競爭理論等。
和GE的合作對薛濤團隊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但最后,薛濤團隊成功完成了這個項目,而且給予GE的戰略咨詢判斷在之后也得到了驗證,關于膜業務的分析比GE自身最終做出決斷還要早三年以上。(相關閱讀:蘇伊士集團聯手CDPQ以32億歐元收購GE水處理)
在薛濤看來,做戰略咨詢期間,對薛濤沖擊最大的,影響最大的就是與GE的這段合作經歷,獲得的經驗與薛濤后來能在E20把環保研究做到業內領先也不無關系。
2014年,薛濤加入E20。E20起始于2000年中國水網的創建,實際上最早是住建部科技司的一個科技情報網站,2000年市場化為創始人傅濤所擁有。傅濤是環境工程博士,先后就讀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一直專注在環保領域。2003年,傅濤離開住建部科技司后,在清華大學環境系開設了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國的供水和污水價格體系和特許經營發展。還有就是組織行業論壇,最早的支持者是原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曉光和碧水源總經理戴日成等等。戴日成推薦E20實行會員制,E20名字的由來其實就是最早的20家會員的含義。E20也在原來中國水網的基礎上開設了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等,2014年更名E20環境平臺,圈層企業也由原來的20家擴大到300多家。(相關閱讀:致敬20年:《不忘初心 感恩同行》)
薛濤提到,E20業務模式的內核其實還是咨詢,只是咨詢形式從原來的“一對一”形式變成了研究報告。在E20工作期間,薛濤接觸到很多環保企業,這些環保企業基本上都是PPP的重要參與者。也得益于十幾年的PPP咨詢經驗,薛濤也有幸成為國家發改委、財政部PPP雙庫定向邀請專家,參與了很多政策、文件的制定。
談到PPP的發展現狀,薛濤還是不太滿意,他認為PPP的分類不科學,導致很多PPP項目的效率沒有發揮出來。這是因為中國的PPP和國外還是有所區別的,國內的PPP和債務密切相關。因此,想理解環保必須理解中國的政經關系,理解中國的體制。如果不理解這部分知識,只能是霧里看花?!稘七B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一書中也對政經現象背后的 “三大關系”,即央地關系、部委關系、所有制關系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03新咨詢人如何才能上岸?
作為一個初入職場的咨詢人,如何才能上岸?針對此話題,薛濤從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總結出了幾點中肯的建議。
第一,人生規劃應聚焦于某個特定的行業。職業生涯中,在固定的圈子里培養專業技能,進行縱深研究,對于人脈的積累、圈子的養成和認知的提升以及話語權的建立都有很大幫助。
第二,如果想做好全鏈條咨詢,需要具備頂層思考能力以及豐富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是做好咨詢人的第一步,而邏輯、商科、財務、法律、政經和大歷史觀等這些綜合能力對個人的進一步發展非常重要。這些能力的獲得不只是通過簡單地多讀書,而是能夠將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吸收總結,用邏輯反復捏合,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知。
第三,口才表達能力很重要,要做一個“能說”的咨詢人。做好咨詢,一定要鍛煉口才能力,而且要觀察你表達的內容是否能被對方所吸納接收,達到雙向互動。
第四,初入職場,大家都是戰場“小兵”。隨著個人職業能力的提高,就會出現典型的三種方向的選擇,即“將”、“俠”、“王”。(相關閱讀:薛濤: 淺談環保人職業發展(上):將、俠、王和因玩而堅韌)
“將”是大部分人的選擇,管理能力是其很重要的職場能力要求,如果缺乏這個能力會制約職級的提高,即便是工作性質相對單純的技術人員(比如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做“將”的管理能力也往往會有助于他的職業發展。過硬的專業技能、口頭表達、機會識別捕捉和廣泛的社會網絡關系是“俠”的突出特點。選擇做“王”的人,需要有驚人的毅力、野心和不服輸的精神,有敏銳的洞察力,有領袖的風范和責任感,還需要很大程度的運氣。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