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污水收集預處理設施應滿足下列規定:
1 居民區污水支管接入街道污水管道前,應設置沉泥井;
2 農家樂、酒店、餐飲店等場所含油廢水接入接戶井前,應設置隔油池;
3 賓館、美發、洗浴等場所的廢水接入接戶井前,應設置毛發收集井;
4 汽修廠、洗車場、加油加氣站等場所油污廢水接入接戶井前,應設置隔油沉砂池;
5 菜市場及沖地廢水接入接戶井前,應設置隔油池、沉泥井、格柵井。
5.2.2 在街坊和居住區內污水收集管道管徑不應小于200mm,在街道和干道下污水管道管徑不應小于300mm,戶用污水收集管道管徑不應小于100mm,管道的最小管徑宜按表5.2.1的規定取值。
5.2.3 污水管道的直徑和相應設計坡度的取值,參照《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和《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5)相關章節計算。
5.2.4 污水管道在設計充滿度下的最小設計流速,不應小于0.6m/s。
5.2.5 不同直徑的管道在檢查井內的連接應采用管頂平接或水面平接。
5.2.6 管道接口應根據管道材質和地質條件確定,并符合《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 50032)的有關規定。
5.2.7 污水收集管網建設應選用安全可靠、水力條件好、耐腐蝕且基礎簡單、接口方便、施工快捷的管材,管道管材的選取宜符合表5.2.2的規定。
5.2.8 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應根據管材強度、外部荷載、土壤冰凍深度和土壤性質等條件,結合當地埋管經驗確定:人行道下宜為0.6m,車行道下宜為0.7m。
5.2.9 化學材質污水管材的環剛度應經過計算確定,除特殊要求外,不應小于8kN/m2,并應留有安全裕度。
5.2.10 埋地污水管道基礎應根據管材、接口形式和地質條件等確定。塑料及金屬管材通常采用中粗砂基礎。對地基松軟、不均勻沉降或易沖刷地段,管道基礎應采取相應加固措施。對于采用塑料管材的,還應采取相應防變形和抗浮措施。
5.2.11 對于重力流管道敷設困難的地區,局部可采用壓力收集系統。
5.2.12 污水管道與其他地下管線(或構筑物)水平和垂直的最小凈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等的有關規定。
5.2.13 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和生活給水管道交叉時,應敷設在生活給水管道下面,當不能滿足時,必須有防止污染生活給水管道的措施。
5.2.14 污水管道以及附屬構筑物均應在安裝完成后進行管道功能性試驗,包括水壓和嚴密性試驗(閉水、閉氣試驗),具體要求應按《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的有關規定執行。
5.3 污水泵站
5.3.1 污水泵站規模宜按遠期規模設計建設,水泵機組可按近期規模配置。
5.3.2 根據地質情況和污水管道埋深,合理設置污水提升泵站,以減小管道施工開挖深度、難度。
5.3.3 污水提升泵站應根據實際情況及規模選擇合適的建設形式。用地受限時,污水提升泵站宜選用一體化預制泵站,具體技術要求按《一體化預制泵站工程技術標準》(CJJ/T 285)執行。
5.3.4 污水泵和合流污水泵的設計揚程,應根據設計流量時的集水池水位與出水管渠水位差和水泵管路系統的水頭損失以及安全水頭確定。
5.3.5 泵站供電電源應滿足《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的相關要求。
5.3.6 泵站集水池或一體化泵站進水前端應設置沉泥井和格柵,格柵宜與集水池合建,必要時應在格柵后安裝粉碎機。集水池池容應滿足《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4)的相關要求。
5.3.7 位于居民區和重要地區的污水泵站,其格柵井和污水散開部分,宜設置臭氣收集和處理裝置。
5.3.8 泵站控制系統宜與污水處理廠站控制系統聯接,重要泵站宜具備電流、電壓、能耗、泵送流量、水泵運行狀態和故障數據采集功能,并實時傳輸至運維管理單位中控系統,所采集數據、傳輸協議、傳輸內容以及數據格式應按國家現行標準執行。
5.3.9 泵站宜設置自控系統,在保證運行安全的條件下實現自動控制運行管理,具備遠程啟停、自動巡檢、故障診斷、預警預報和自動保護等功能。
5.4 檢查井及附屬構筑物
5.4.1 檢查井宜選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檢查井或塑料成品檢查井。鋼筋混凝土預制檢查井的做法可參照《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排水檢查井》(J16Z606)執行。塑料成品檢查井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建筑小區排水用塑料檢查井》(CJ/T 233)和《塑料排水檢查井應用技術規程》(CJJ/T 209)的有關規定。
5.4.2 隔油池等附屬設施可采用預制化成品,并應符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5)的有關規定。隔油池蓋板不得封閉,應具備通氣和清渣功能,便于檢查和維護。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