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防治領域中,根據中國水網統計數據顯示,有29家大氣治理相關上市公司公布了2021年的業績情況,其營收業績總額為579.54億元,其中12家企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增長;凈利潤總額為25.76億元,其中21家企業處于盈利狀態,8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大氣領域營收榜前五為:龍凈環保(118.80億元)、清新環境(80.32億元)、大唐環境(53.23億元)、菲達環保(42.84億元)、遠達環保(41.37億元)、天壕環境(38.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龍凈環保是大氣領域唯一一家營收超過100億元的環保上市公司。
除以上三大領域外,以環境修復、環保設備制造與環境監測等細分領域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
二十大報告中對土壤污染治理行業進行關注,行業需求有望持續釋放。E20研究院認為,對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的加強和重視是土壤修復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由“先污染,后治理”向污染管控協同高效治理的戰略轉變;2022年1月21日,《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印發,近年來,環保裝備制造業迎來快速發展,已逐步擺脫了小而散的行業特點,各細分領域集中度不斷提高;今年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透露,現有社會化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已達3500家左右,人員約20萬人。隨著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越來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視,環境監測、檢測領域也不斷爆發新商機。但從去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強對這一領域的規范和監督,行業發展逐步走向規范化,大浪淘沙,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實力強的企業脫穎而出。
在這一綜合領域,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有37家環境綜合領域上市公司公布了2022年業績,其營業收入總額為750.05億元,其中23家企業營收較上年有所增長;凈利潤方面,有25家企業處于盈利狀態,16家企業凈利潤較上年有所增長。
在環境綜合領域,業績營收榜前五名分別是:東湖高新(139.90億元)、海新能科(86.48億元)、公元股份(79.79億元)、景津裝備(56.82億元)、華測檢測(51.31億元)。
04央企比民企賺得多,應收賬款風險也更低
近年來,央企國企通過成立涉環保業務公司、收并購等方式大舉邁入環境產業,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環境產業共計95起收并購事件,交易規模超680億元,其中國企通過收并購、業務剝離、引入戰略投資方等形式對環保相關業務進行優化和調整的占比高達65%,環保相關國企交易規模合計超606億,占比2022年交易總規模的88.99%(詳情點擊:680億!65%是國企操盤!環保收并購市場一年復盤)。
國企發展環保產業的優勢主要有政治優勢和融資優勢,基本主導了大型環保PPP項目,一些地方環保產業平臺企業還具有區域市場優勢,在這樣的背景下,環保央企、國企成為了客戶群體的首選。
據中國水網統計,本次共收錄了14家央企、49家地方國企、1家集體企業、9家公眾企業、7家外資企業、146家民營企業的相關數據與2家其它企業的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與平均應收賬款數據。
從平均營收來看,前三名為中央國有企業(58.74億元)、地方國有企業(56.73億元)與集體企業(31.23億元),而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僅為19.51億元,約為央企和地方國企的三分之一。
從平均凈利潤角度來看,前三名為中央國有企業(4.67億元)、地方國有企業(2.83億元)與外資企業(2.83億元),而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凈利潤排名第四,約為0.94億元。
從平均應收賬款情況來看,排名前三集體企業(47.74億元)、中央國有企業(34.83億元)、地方國有企業(25.34億元),146家民營企業的平均應收賬款約為7.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企與央企的應收賬款金額看上去是民企的很多倍,但在146家民營環保企業中,應收賬款金額超過營收金額的有21家,占比約為14.38%。但這一數據在中央國有企業中有2家,在地方國有企業中有4家,占比分別為14.29%和8.16%。
所以扎心的事實就擺在了面前,國企和央企不僅賺得多,普遍面臨的應收賬款風險也更低啊。
05主板、創業板企業表現穩健
從上市板塊來看,據中國水網統計,本次共收錄了116家主板上市環保公司、26家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81家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5家北交所上市環保公司的平均營收、平均凈利潤與平均應收賬款數據。
據統計,營收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46.58億元,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14.87億元,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9.14億元,北交所上市環保公司平均營業收入為2.79億元。
平均凈利潤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凈利潤為2.76億元,科創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凈利潤為0.7億元,北交所為0.13億元,創業板則為0.08億元。
平均應收賬款方面,主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應收賬款為20.73億元,創業板上市環保公司平均應收賬款為7.55億元,科創板為3.24億元,北交所則為1.56億元。
從上述情況來看,營收和應收賬款表現基本符合市場對這幾大上市板塊的預期:
主板市場對于發行人的首業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以及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標準較高,上市企業多為大型成熟企業,具有較大的資本規模以及穩定的盈利能力。從中國水網所統計的業績表現來看,主板上市的環保公司們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排名第一,應收賬款則如前文所述,與營收保持著一致性,也是在幾大上市板塊中排名最高的。
有三家主板上市環保公司營收超過100億,分別為光大環境(333.40億元)、首創環保(221.6億元)、重慶水務(77.79億元)。
此外,創業板的表現也值得關注。近年來,創業板著力支持企業創新、優化產業升級,龍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新興企業逐漸成長壯大,創業板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不少企業營收表現不錯。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