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注意到,《通知》要求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處置能力,請問在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發揮疫情監測體系在提前預警方面的作用?
常昭瑞:
謝謝你的提問。在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強醫防協同,共享醫療機構監測信息。開展了病例報告監測、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監測、哨點醫院監測、病毒變異監測、城市污水監測、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監測、人群核酸和抗原檢測監測、醫療機構在院病例監測、社區人群哨點監測、網絡調查等工作,現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與應急、入境與本土、城市與農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體系,及時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勢。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完善多渠道監測體系,做好新冠、流感等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強化疫情形勢分析和趨勢研判。一是多部門聯合強化輸入疫情和新型變異株監測,加強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常態化監測。二是完善多學科專家隊伍,針對病毒變異株和疫情異常信號快速開展風險評估,邊核實、邊評估、邊預警,提高應對的時效性。三是繼續發揮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礎作用,落實醫療衛生機構報告主體責任和執行首診負責制,督促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及時準確、完整規范報告疫情信息。結合防控工作需要,完善傳染病網絡直報功能,充實相關監測數據報告模塊,提高數據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提高數據分析智能化水平。謝謝。
中宏網記者:
《通知》針對推動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請問下一步如何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
劉德春:
謝謝您的提問。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文件出臺后,落地見效是關鍵。具體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強化責任落實。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將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國家層面,我們成立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疾控局等部門參加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交流,督促工作落實,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各地區也要比照國家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工作舉措,加強工作調度,定期通報工作進展。二是形成工作合力。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涉及多個部門,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投資、價格、金融、稅收等政策協同,形成工作合力。積極支持各地公共衛生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符合條件的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優先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加大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污水垃圾、醫廢、危廢處理收費制度,創新收繳方式,并有效提升收繳率。加快完善公共衛生設施、環境基礎設施財稅政策,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各地要加強項目組織協調,開通綠色審批通道,強化土地、環評、資金等各類要素保障,推動項目盡快建成投運。三是營造良好氛圍。組織動員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充分利用報紙、電視以及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全覆蓋、多層次宣傳全面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推動城鄉醫療衛生和環境保護工作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意義,凝聚全社會共識,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積極宣傳推進相關工作的階段性成效以及典型經驗做法,營造良好氛圍,加快建設健康中國和美麗中國。
東方衛視記者:
新冠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采取了哪些措施強化醫療污水處理監管?取得了什么成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生態環境部又將如何開展醫療污水處理監管工作?
虢清偉:
新冠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密切關注疫情防控形勢,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指導督促各地嚴格落實“兩個100%”工作要求,也就是“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污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100%全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在醫療污水處理監管方面,我們重點開展了3方面工作。
一是督促嚴格管理。我部第一時間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了醫療和城鎮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等技術要求和管理規定,提供了技術方案。督促各地以定點醫院、接收定點醫院污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集中隔離場所為重點,加強對污染治理設施開展環境監管,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二是開展調度幫扶。組織各地開展全面排查,建立日調度、周報告工作機制,動態管理醫療和城鎮污水處理情況。創新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對全國900多家醫療機構開展幫扶指導;堅持送政策、送技術到一線,先后7次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開展“云培訓”,服務一萬五千多人次,協助基層解決一批技術難題。
三是建立長效機制。針對部分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不健全、運維管理不完善等問題,2021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補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設施短板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的通知》,督促指導各地加快補齊設施建設短板,規范治污設施運維管理,著力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環境管理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
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各地積極主動作為,積累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如,上海建立了排污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排水許可證“三證”信息共享機制,河南、浙江、湖南等省份明確了排查整治技術要求和工作流程,寧夏制定了醫療污水智能化監管方案,山東、河南制修訂了地方醫療機構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細化了重大疫情期間的管控要求,等等。通過這些措施,有效提高了醫療污水排查、治理效率,提升了規范化、信息化水平。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后,針對醫療污水污染控制,我部將堅持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常態化防控時,通過強化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維監管,確保醫療污水有效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疫情流行時,通過啟動應急措施,強化污水消毒處理,防止病毒通過污水傳播擴散,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生態環境安全。謝謝!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