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多次提及“生態環保”相關內容,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生態環保領域的高度關注。
開局要開出新境界,開局要開出精氣神!那么,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哪些涉及環保的重點內容?又為環境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怎樣的方向?
3月5日上午9時,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多次提及“生態環保”相關內容,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生態環保領域的高度關注。那么,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了哪些涉及環保的重點內容?又為環境產業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怎樣的方向?
開局要開出新境界,開局要開出精氣神!一起直擊兩會,把握方向!
多次提及,生態環保戰略地位受肯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愈發凸顯。
黨的十九大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首次寫入黨章,并在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去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大會議上,總書記在報告中先后兩次重點談到“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內容,確定“生態環境環保”在十年變革中的地位,確定了未來生態環境產業的發展地位,為生態環境產業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先后多次提到生態環保相關內容:
重點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數下降超過五成,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設立首批國家公園,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五年來,我們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注重多污染物協同治理和區域聯防聯控,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6.5%、上升4個百分點。基本消除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推進重要河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大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修復力度,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一批重大生態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深入實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森林覆蓋率、濕地保護率分別達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分別凈減少10.6萬、3.8萬、3.3萬平方公里。人民群眾越來越多享受到藍天白云、綠水青山。
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優化能源結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超過10.5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由6.5億千瓦增至12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消費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可以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的持續努力為下一步的計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國環境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也在加速釋放,環境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也在不斷提升。未來,在國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指引下,環境產業必將煥發新的生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必將放在區域更重要的位置。
未來工作重點公布,為市場帶來什么信號?
重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1、 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全國各地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斷提升,處理缺口正在逐漸縮小。據住建部去年發布的《2021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顯示,截止2021年年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9.88%,已經接近了100%。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幾乎已經飽和。然而,隨著中國環境基礎建設設施的日漸飽和,這種傳統的增長方式已不可持續,未來,環境產業亟需找到新的增長點。
2022年5月,國家發布《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這是我國針對縣城城鎮化建設的中央層級重要政策文件;2022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開發銀行發布《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2022年年末、2023年年初,國家又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強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短板弱項的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無廢城市”建設地區以及其他具備條件的縣級地區,應建盡建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垃圾焚燒下鄉”進程進一步推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