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按照湖泊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重點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流域污染防治。全面推進落實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指導督促各地加強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進一步削減入河湖污染物排放總量,加強汛期污染治理,力爭在城鄉面源污染防治上實現新突破、取得新進展。二是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湖泊生態空間管控。充分利用好國家現在每年200多億的水污染防治資金,指導幫助地方提煉好水生態保護修復的重點工程項目,通過項目實施,逐步恢復健康的湖泊生態系統,提升湖泊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三是扎實做好水華防控工作。健全完善水華防控工作機制,尤其是一些發生過嚴重水華或者容易發生水華的地方,要加強監測分析研判,進一步提升水華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水華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謝謝大家。
地方水污染治理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上游新聞:此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入河排污口排查中發現,有的地方對排水直排污水直排問題控制不利,截污工作不到位,想問一下解決這些問題的瓶頸在哪里,生態環境部將采取哪些措施在控源截污上下工夫,謝謝。
黃小贈: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的確,入河排污口排查中發現各地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水直排,雨污混排等問題,有的地方由于管網底數不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原因,污水管網錯接、漏接、滲漏塌陷這些情況還比較普遍,導致大量污水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通過口子,小小的排污口排出來了。
剛才你也提到了,這幾輪中央環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也發現,有的地方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甚至都不到10%。出現這種情況的地方應該是在污染治理上做表面文章。當然,還有一些地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每天上萬噸污水直排,導致當地的一些重要水體,甚至是“母親河”變成了“納污河”,群眾對此意見還是比較大的。應該講,水污染的問題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究其原因還是一些地方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污染治理“重面子、輕里子”,需要真金白銀投入的,比如說污水管網的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的升級改造,這些方面不作為、慢作為,甚至有的地方還有一些等靠要的思想,沒有從根本上下決心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不能容忍的。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著力抓好三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問題導向也是各項工作的方法論。指導督促地方以突出問題為導向,追根溯源,在這個基礎上加強系統治理,強化控源截污,通過全面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深入開展排污口排查整治等措施,大幅降低入河污染負荷。
二是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抓好規劃的實施、督促、落實工作。指導各地進一步強化長江流域磷污染綜合治理,深化長江經濟帶和沿黃省區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全面實施入黃支流消劣整治,組織開展2023年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整治行動。抓緊出臺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及系列配套的規章制度,指導各地全面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排查整治,按照目標任務,剛才我也給大家做了通報,完成這個工作。
三是堅持傳導壓力。不斷完善水生態環境問題發現和推動解決工作機制。定期開展全國水生態環境形勢分析,精準識別突出水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完善分析預警、調度通報、獨立調查、跟蹤督辦相結合的機制,壓實地方的主體責任。謝謝。
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封面新聞:我們注意到,今年春節假期期間,生態環境部沒有像往年一樣公布大氣環境質量數據,請問原因是什么?今年春節假期期間空氣質量與往年相比是否有所好轉?
劉友賓: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環境空氣質量信息公開工作,建立了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在生態環境部政府網站發布所有國控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位實時數據,包括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6項監測指標和空氣質量指數(AQI)評價結果。同時還發布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小時和日空氣質量指數(AQI)以及相應的空氣質量級別、首要污染物等。
前天,我部通報了2023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對包括春節假日在內的整個1月份全國環境空氣質量進行全面分析,公布了全國及重點區域優良天數比例、重污染天數比例、六項監測指標監測結果及同比變化情況,1月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前20、后20城市名單,以及當月重點區域發生重污染天的城市名單及天數等信息。
總體上看,今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4.3%,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同時,臭氧平均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8%。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1月21日至27日),受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及不利擴散條件影響,全國16個省份共6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累計出現76天次因煙花爆竹燃放導致的重污染天,主要分布在河南、山東、湖南、陜西、遼寧、吉林等省份。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