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未來高質量生態化的公共服務,不僅要求“環保”徹底融入大服務系統,還會被動進入甚至主動連接更大的社會生態。
“公共服務”與“環保系統”的交集將變得越來越大、而邊界將越來越模糊。
這種融合正在各類系統中廣泛試驗,“減污降碳”“循環經濟”“靜脈產業”等即是我們熟悉的、致力于發掘“環保系統”社會生態連接價值的創新實踐。
個人思考“概念廠”會是其中比較理想的一類,因為起到“溝通連接”作用的載體——資源和能量——很硬核。
(圖片取自中持公司資料:城鄉生態綜合體)
上圖摘自中持公司官方宣傳資料,可以學習“宜興廠”的循環概念及其周邊環境所構建的社會生態形貌。
“資源-能量”兩條環路為城鄉、產業、社會三套系統架起生態連接——
城鄉-生態連接:以“宜興廠”做軸心的兩個循環流,一邊連接城市污水和有機垃圾,一邊連接農村糞污、秸稈和有機垃圾;一邊連接城市補水、配電系統,一邊連接農村水系、肥料、供能系統。
產業-生態連接:“宜興廠”生產兩種資源--水、肥,和兩種能量--電、熱;它們收集、生產、儲運的過程,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要素流轉,還串聯起農業、工業、服務業整個產業系統,創造價值奇點。
社會-生態連接:“宜興廠”突破“末端廢物”的社會分工,大開廠門融入更廣泛的社會系統,將公園綠地、活動場館、科普教育等公共服務功能納入設計,實現“生活-生產-生態”大融合。
不知你感受到沒有?它還要將幸福、美好、自然、富足、安穩、健康、價值、休閑、快樂等民生感知整體編織入網。
相對于其他兩個子系統,筆者更期待的“概念廠3.0”版本,即是能在“公共服務”這一社會大系統的生態連接中持續取得突破。
甚至個人臆想,未來的環保運營資產,是否會大批向中小城市/工業新區設置或轉移?“宜興環科園-宜興概念廠”模式是否會成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最理想途徑之一?
至少,以“環保公共服務”為基點的想象空間非常大,在“大-中小工-農”三個主體中,都還有非常多的廢棄物或污染物“資源”可以挖掘,也許雙碳、農污的解決之道就在其中?
至少,除了“資源和能量”外,一定還存在其他類型的“循環”之流,可以跑通“大-中小工-農”的系統連接,在微觀的物化反應?或是宏觀的生產制造?
期待科學研究系統和環境產業系統的創新探索。
二、科學研究系統——三葉草之美
作為發起人,科學家專委會在“宜興廠”故事中飾演“領航員”角色。它是整個團隊的眼睛,指揮方向、路況、實時調整。
我大致學習了下專委會9位專家,他們共獲得12項國家科技獎,包含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進步三大類;發明專利和科研成果不計其數,在20年環保發展中得到了大量應用,引領著多個領域的學術探索。
(圖片取自網絡:科學家專委會)
這樣的高規格學術團隊,自然最能代言科學研究系統了。
“概念廠”構想于2013年提出、2014年正式啟動,科學家專委會對理念、邊界、路線等進行了框架式定義,帶隊走訪全球20多個最先進污水廠,考察了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等顛覆性發現的研究進展和最新成果,并組織在國內實施一系列先期探索。
面向未來的“概念廠”藍圖在科學家專委會的設計、指引、推動下穩步前行。
即使早有很高期待,“宜興廠”所呈現的效果依然讓人眼前一亮。三葉草構型不僅美在建筑外表,更將工程之美、科學之美、生態之美融為一體,讓我從任何角度深入都不會覺得有過分解讀。
(圖片摘自中持公司資料:三葉草構型)
相關的詳細描述請參考官方資料,這里只記錄筆者自己學習中的粗淺理解和思考。
“三葉草”的造型設計蘊含著三種污染治理理念、三套資源化解決方案,我又給它加了個時間尺度,代表“環保系統”發展的三個階段——
水資源環:代表過去,把“水作為一種污染”看待。以污水處理率、達標率、回用率為目標,投入工程資源建設、形成運營資產積累。
能源和資源環:代表現在,將“水作為一種資源”對待。是過去和未來的連接階段,污水廠要轉換為能源工廠、資源工廠,需要跨界的、綜合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新功能環:代表未來,要“水作為一種生態”相待。根據所處城市或區域量身定制,同時滿足自然、生產、社會、民生全面和諧的更高追求。
這第三階段即是“宜興”一章中所討論的“未來”形態。若以之為終點,則單一的環境類科技進步恐怕無法滿足進度,需要相應啟動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之間的大連接。
這是“科學研究”的主場。
這次由它發起并推動的變革,將有哪些學術成果?將撬動怎樣的系統發展?現在還遠未可知,但我根據“宜興廠”所顯露的跡象,有以下三點判斷或期待——
1.自然科學-循環連接
其實很想統計一下,在“宜興廠”案例中,有多少創新應用是來自于本土科學系統的底層研究;又或多少是“國獎”的直接轉化,尤其是自然科學部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