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劍平在膜池邊,向參訪人士科普MBR知識
05造膜之戰
雖然曾經有很長時間,將MBR大規模運用于市政污水在理論界存在爭議,但是,資本和市場的產業力量驅動所帶來的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往往能改變很多。這個現象類似新能源汽車中的氫能和鋰電之爭,后者逐漸占據了上風。MBR在市政污水的大規模運用過程與鋰電的當前局面類似。可以說, MBR運用于市政污水處理這樣一個整體大場面的產業驅動的最大貢獻者,確實就是碧水源。
時至今日,一位環保同行說:膜在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是有前途的,不然也不會這么多公司在做。他們公司在做污水項目時也一樣會用膜。但他同時認為:膜的問題是材料的問題,我們的科技水平還比較低,還得是化工行業的大公司才能做好。我們不掌握核心科技。
確實,曾經是勢比人強,跟緊風口、選對賽道,在膜的制造方面,莫須有的才華與技術不是什么剛性指標。據稱,最夸張的時候,10萬塊錢就能搞起來一個膜公司。
但跟任何領域一樣,我國膜制造領域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在反滲透、超濾和微濾等膜材料、組件及裝置方面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研發與產業體系,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中空纖維超/微濾膜是我國產量最大、發展最為成熟、市場競爭力最強的膜品種。2018 年全球中空纖維超/微濾膜市場規模約為 935 億元,2020 年到 1232 億元;2018 年我國中空纖維超/微濾膜市場規模約為 196 億元,2020 年達到 267.9 億元。這也正是MBR的核心元素。
隨著對污水資源回用的訴求提高,以及地下污水處理廠的大批建設,膜技術相對以活性污泥及其改良技術為主的傳統的水處理技術來說,有了進一步的市場空間,目前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1%已經提升到了10%。
各種膜技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孔徑尺寸由粗到細。
在《新膜法新膜法能否系統性解決城市治水的經濟性問題?》一文中,世浦泰總工程師白海龍表示,小孔徑(孔徑30~40nm)、超高孔隙率、均勻性好的超濾膜技術取得了顛覆性的突破,以及膜應用技術的創新,使得MBR膜可持續的高通量、長壽命和低能耗得以實現。這就讓MBR工藝獲得了新生,原有優勢繼續強化,原有痛點得到解決,量變引發質變,并創造出新的應用模式和應用場景。
梳理E20圈層企業,除了碧水源、津膜科技,知名的MBR膜制造企業還有美能、世浦泰(收購德國技術公司)、海普潤、久吾高科、三達膜、水藝集團、招金膜天、賽諾膜、山東膜泰、北京時遠等等。
通過引進技術、原始創新與技術集成,這些公司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大量應用于國內外大型水處理工程。
金科、金達萊、倍杰特、蘇科環保等主導膜應用的企業在各種應用場景方面的探索,在取得嶄新成績的同時,也在對膜制造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國具有世界最大的中空纖維膜水處理應用市場。世界水處理市場規模已超過1萬億美元,我國“十三五”時期的污水處理市場規模達到 1.39 萬億元。在此過程中,膜法水處理市場份額快速增長,以中空纖維膜為代表的膜分離技術在世界膜法水處理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且呈快速增長態勢。
未來,我國應繼續強化在中空纖維超/微濾膜領域的產業和技術優勢,重點加強中空纖維超/微濾膜綠色制備技術與特種分離膜新材料研究、高性能中空纖維超/微濾膜組件及其集成技術研究,推動中空纖維超 /微濾膜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處理規模100萬立方米/日的北京高碑店再生水廠,使用超濾膜技術
06新故事開始
在與國際巨頭的較量中,碧水源奠定了在國內膜界的地位,也推動了MBR技術在國內的廣泛應用以及膜產品的國產化、規?;>拖裰悄苁謾C之于蘋果公司,在中國污水處理市場上,MBR成就了碧水源,碧水源也成就了MBR。
它對環保行業的啟發在于:隨著環保需求的增加,不斷會出現大量的技術需求,一個技術型公司也能打出一片天。而資本的助力對技術型公司有放大作用。
碧水源上市前,就有市場人士不無夸張地聲稱,“碧水源是迄今為止最有投資價值的創業板公司”、“幾乎所有的券商報告都是看好它的”。上市之后,贊美之詞更是溢于言表,“從來沒有過一只股票有這么明確的成長空間,技術優勢絕對領先,市場空間無限大?!?/p>
依我所見,愿意從事環保行業的人,對這個行業還是有一份特殊愛好的。一心只想大把賺錢大把花錢的人,大概也不會來這個行業就職或創業——特殊例子另當別論。因此在這個行業工作的人多少都有一種自負、一種氣概:“我就是因為熱愛環保,才從事這份工作的。”就像文劍平曾經說過的“中華不碧水,吾輩誓不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要由時間來證明、只能由時間來證明的事物,企業的發展也是其中一個。碧水源公司在資本和資源的猛力加持下,后來走向工程公司,走向PPP,走向央企懷抱,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不在本文主題之內。在那個故事里,最終讓它沒有泯然眾人的,依然是膜,是MBR。
企業的發展,雖然也有時運的成分,但并不全是玄學,是有算法的。公司和公司之間看起來差別不大,數十年下來發展軌跡卻判若云泥。其中的密碼,就在于企業家具備了怎樣的思維模式、采用了什么決策策略、做對了哪些關鍵選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