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體污染的原因來看,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完善是黑臭水體存在最主要的原因,部分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沒有污水管網,導致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
未來,環境治理市場向縣級、農村下沉已經是一個不能忽視的趨勢。
E20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首席行業研究員井媛媛曾在接受《經濟參考報》采訪時表示,隨著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收集管網、智慧水務建設成為重點。在河道治理中,追本溯源的污染源排查、水生態系統的構建、面源污染的治理等將受到重視,這些方面都將釋放產業機會。
她還表示,國家出臺了多項專項政策推動農村污水治理市場的發展,政策要求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而目前的現狀是,2020年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僅為25.5%(行政村)。“十四五”時期,農村污水市場理論上至少還有700萬噸以上的新建規模。因此,農村污水治理之路仍然任重道遠,未來缺口很大。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曾表示:“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空間巨大,需要加強政策驅動,加大激勵力度。”在投融資政策方面,需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吸引更多金融資源。應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利用市場化方式,將環境治理和產業開發相融合。
目前縣級市場也面臨著一系列困難,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表示,除了資金缺乏、融資難度大、專業能力弱等大家熟知的差別以外,城市和縣級城市、鄉村的環境治理建設還存在分工整合特點不同、建設運維難點不同、環保治理與居民生活的緊密度不同及技術路線存在明顯差異的特點。
為幫助縣級城市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6月10日,財政部印發了《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支持城市名單公示》,擬將山西省晉城市、福建省漳州市等15個城市確定為2022年支持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
不僅如此,7月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開發銀行聯合發布《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對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給出金融支持。
未來如果是納入項目儲備庫的項目,國開行將開辟“綠色通道”,優先開展盡職調查、優先進行審查審批、優先安排貸款投放、優先給予利率優惠,貸款期限最長還可延長至30年。
住建部與國開行聯合發文,對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給出明確的金融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望解決縣域環保項目建設的資金難題。
面對大“錢”景的縣級環保市場,各位同仁都準備好了嗎?
附:縣級城市黑臭水體公示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