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 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排查整治的部署要求,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落實長效管控機制,鞏固提升治理成效,確保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存量清零、動態隨清,按照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并按時間要求,及時報送相關附表清單。
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2年3月12日
河北省農村黑臭水體長效管控機制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排查整治的部署要求,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建立健全長效管控機制,推動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圍繞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以市縣交界區域、污染隱患低洼地帶、涉水企業和經營單位為重點,聚焦農村生活污水、垃圾雜物、畜禽養殖污染、企業非法排污等突出環境問題,強化排查摸底、全面整治、源頭防控、巡查防返,建立健全長效管控機制,助力鄉村生態振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標
全省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存量清零,動態隨清。
二、主要任務
(一)強化排查摸底
1.明確排查重點區域。出現過農村黑臭水體的區域、市級縣級行政邊界區域、河流湖塘分布密集地區,存有垃圾、雜物、畜禽糞污等污染隱患的低洼地帶,農村涉水企業、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洗浴、餐飲、賓館酒店等經營單位周邊區域,未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農村居民小區周邊區域,輿情、媒體曝光的區域,以及其他容易形成黑臭水體的區域。
2.建立健全隱患清單。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對重點區域實行監管清單動態管理。在以往清單基礎上,增加農村低洼地帶、農村涉水企業和涉水活動、農村畜禽養殖場(戶)等三個清單(見附表)。請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認真組織填報,確保全覆蓋、無遺漏,并于4月5日前加蓋公章報省廳。
(二)開展全面整治
綜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水體凈化等措施,統籌農村黑臭水體與生活污水、垃圾、種植、養殖等污染治理。對垃圾坑、糞污塘、廢棄魚塘等淤積嚴重的水體要采取清淤疏浚措施,妥善處理處置清淤底泥。根據水體的集雨、調蓄、納污、凈化、生態、景觀等功能,科學選擇生態修復措施恢復生態功能。對于滯流、緩流水體,采取必要的水系連通和人工增氧等措施,增強水體流動性及自凈能力,保持水質達標。
推動“長治久清”,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壓實各級責任,實現水體有效治理和管護。對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對照標準逐條組織評估驗收,確保達到水質指標要求和群眾滿意;對未通過評估驗收的,要限期整治到位。嚴禁表面治理和虛假治理,禁止簡單采用沖污稀釋、一填了之等“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三)加強源頭防控
1.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認真落實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分類施策、統籌推進,著力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防止未經處理的農村生活污水流入周邊坑塘(溝渠)。對水源保護區和城鄉結合部、鄉鎮政府駐地、中心村、旅游風景區等重點區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與供水、改廁、水系整治等一體謀劃、共同推進,發揮系統綜合治理效應;對納入城鎮(園區)管網和集中處理站管網的,以及采用吸污車等轉移農村生活污水的,提高管網覆蓋和污水收集率,做到應收盡收。建立完善運維管理長效機制,保障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
2.強化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和利用。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和日常巡檢、保潔維護機制,在不便于集中收集處置的地區,采用小型化、分散化的無害化處理方式收集處置,嚴查水體沿岸隨意傾倒、填埋垃圾行為,對發現的垃圾隱患,及時清理到位。鼓勵支持農村有機生活垃圾、廁所糞污、農業生產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減少垃圾收集處置量。
3.加強畜禽糞污綜合整治。整縣推進畜禽養殖資源化利用,改造提升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糞肥還田利用示范基地,推行種養結合,暢通糞肥還田渠道。嚴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落實畜禽規模養殖場環評與排污許可要求,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力度;積極探索規模以下畜禽養殖場戶糞污綜合利用模式,鼓勵實行畜禽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防止發生畜禽糞污清理不及時、亂排亂放污染隱患。
4.加大涉水企業廢水排放監管力度。引導農村涉水工業企業進入園區,不能進園區的要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洗浴、餐飲、賓館酒店等涉水經營單位以及屠宰、清洗等涉水活動要嚴格落實環保措施,嚴禁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排外環境。強化排污口巡查檢查,嚴查污水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
(四)狠抓巡查防返
1.實施常態化管護。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納入縣、鄉、村日常工作,落實網格化責任人排查責任,通過視頻監控不定期調度和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飛檢等方式動態跟蹤,發現水體返黑返臭或存在污染隱患的,立即納入清單實施監管,分類施策、全面治理,縣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治理督導工作。完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設施運維機制,鼓勵專業化、市場化運行管護,做好人員與資金保障,做到立查立改、隨改隨清。
2.規范日常巡查。一是人工巡查。壓實網格化監管職責,三級網格員每周開展一次全面排查,二級網格長每月至少組織開展兩次全面排查,一級網格長每季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覆蓋巡查督導,汛期要加密排查頻次。二是視頻監控。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對水體水質、污染隱患等進行實時監控,固定專人收集整理報警信息,及時處理處置,各市縣務于2022年3月底前安裝完成視頻監控系統,并開展實時監控。新發現的農村黑臭水體或存在隱患的水體要及時安裝視頻監控并聯網。三是科技巡查。采用衛星遙感技術與無人機飛檢相結合方式,及時解譯疑似黑臭水體位置、水面大小等信息。巡查排查情況要建立清單臺賬,并逐級上報至縣級生態環境部門備案。
3.定期水質監測。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對列入清單、已完成整治的農村黑臭水體每季至少開展一次監測,汛期每月至少開展監測一次,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每年至少開展一次監測,遇極端天氣及時加密監測。監測指標至少包括透明度、溶解氧和氨氮3項指標,準確掌握水體水質。
4.加強專項執法檢查。加大農村黑臭水體污染隱患執法力度,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對涉水工業企業超標排放、涉水經營單位污水直排、畜禽養殖場非法排污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大處罰整改力度。近3年內,各縣每年至少開展2次農村黑臭水體專項執法檢查,汛期期間至少組織1次專項執法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建立清單臺賬,及時移交并督促當地分類施策、限期整改和評估驗收,有關情況及時報省生態環境廳。
5.積極妥善輿情應對。建立健全輿情應急處置機制,針對群眾舉報、媒體及輿情曝光的農村黑臭水體,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趕赴現場,核實情況,對情況屬實的,即查即治,并將治理進展情況適時主動與群眾、媒體對接溝通,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屬地管理的主體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區負責”的原則,健全并落實長效管控工作機制。各縣(市、區)政府是實施排查整治的責任主體,市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做好上下銜接、域內協調和督促指導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統籌實施,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持續動態清零。
(二)加強調度督導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建立定期調度機制,將工作進展及時報送上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會議調度,采取定期通報、幫扶指導等方式,督促各地按期完成工作任務。充分發揮視頻監控等手段,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農村黑臭水體常態化排查整治工作督導檢查。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每月向省生態環境廳報送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進展情況,每年末報送全年工作總結。
(三)加強考核問效
將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納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并制定農村黑臭水體專項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治理成效明顯、工作成績突出的縣(市、區),通過項目扶持、通報表彰等方式予以獎勵;建立健全農村黑臭水體問責機制,根據新增或反彈的水體個數、面積、影響等因素,實行量化分級問責,由省委省政府生態環境保護督查辦公室、省生態環境廳各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
(四)加強宣傳引導
持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引導,利用網絡媒體、微信公眾號等手段,充分解讀農村黑臭水體產生根源及相關政策要求,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引導村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行為方式,廣泛動員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各市要設立專項資金,暢通電話、信件、來訪、網絡等渠道,主動接收群眾監督,對舉報經查證屬實的給予獎勵。
附表:
1.農村低洼地帶清單
2.農村涉水企業、涉水活動清單
3.農村規模化及規模以下畜禽養殖場(戶)清單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