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能”能不能“能”,則還是要看內部的系統性演變。
對于提供解決方案的“賦能”者而言,在內、外之間能否成功構建一個新系統以“牽線建橋”,或許是核心競爭力,其產品的開發、設計、營銷既要嵌入“智慧系統”不脫勾,也要匹配“環保系統”接地氣。
對于“被賦能”者而言,“智慧化”已不算什么機遇,而是一個確定長期伴隨的“勢”,它對環保的改造是全系統、漸進式的,政策的導向、數據的積累和應用將決定其速度。
金控數據楊斌總說:自動化-信息化-智慧化,“智慧”是個過程。
我猜想,環保水業下一代,大量創新將誕生于這智慧化的“過程”中。
結語
以上是筆者會后整理好資料后,個人的、不成體系的、淺薄的思考,有關“高質量發展”的結論對錯與否并不自信、也并不重要,因為有E20官方陸續發布的文章可供持續學習、修正。
但我讀“產品化、系統化、智慧化”,已是確定的方向和趨勢,并正在由“課題”落實為行動戰略。
更重要者,其中蘊含著改變系統“結構算法”的豐富可能,“三化為一”會是破壞式、甚或顛覆式創新經常發生的角落。
未來不可預測、系統有跡可循,千里之行的足下第一步,是對所在系統的底層邏輯做到有效洞察。
這是接下來幾篇筆記的主題,而“三生萬物”“系統之網”兩套模型的學習推演也還將繼續,本文可作為一段引子(完)。
本文作者
郭永偉——讀者、跑者、環境守衛者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