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E20環境平臺2022(第二十屆)水業戰略論壇在京成功舉辦,筆者有幸,第五次深度參與其中。前幾次都因身背任務,小心翼翼、忙忙叨叨,時間被切的很碎,只能靠會后的微信文章腦補,既不全面、也不系統。可這“全面和系統”,恰是“戰略”的本然特征,便總留有盲人摸象般的遺憾和失落感。此次放下了負擔、又是全封閉沉浸式會場,才得以窩在角落里,純粹著酣學了兩日,也借著難得的機會,好好編織下自己的認知之網。
日前,E20環境平臺2022(第二十屆)水業戰略論壇(以下簡稱"戰略論壇")在京成功舉辦,筆者有幸,第五次深度參與其中。
前幾次都因身背任務,小心翼翼、忙忙叨叨,時間被切的很碎,只能靠會后的微信文章腦補,既不全面、也不系統。
可這“全面和系統”,恰是“戰略”的本然特征,便總留有盲人摸象般的遺憾和失落感。
此次放下了負擔、又是全封閉沉浸式會場,才得以窩在角落里,純粹著酣學了兩日,也借著難得的機會,好好編織下自己的認知之網。
二十年水業好故事
在E20組織的諸多會議中,“戰略論壇”是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我稱之為“思想者的道場,學習者的禮堂”。
這是一個極好的故事。
根據我的定義,本“故事”特征為——
代言:環保思想者
常識:環保大系統
框架:底層、頂層、外部、內部
重復:20年
在環保行業,“時間”是檢驗“故事能力”的終極尺度。
所以,圓滿完成它20年“同期”的戰略論壇,儼然已是行業少有的頂級故事者了。
以下是E20官方梳理的時間軸,每年所探討的主題和內容都不同。
仔細回味,其中每個主題間或增強或調節的“演進關系”不僅反映了、甚至引導著環保大系統20年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
我所謂“環保大系統”,由多維度、多系統復雜交聯而成:產業系統是其中核心構成之一、企業系統又是產業系統的基本單元。
可見我在前序4篇筆記中有關“環保創新”中“企業戰略”的探討遠不夠充分。
更加全面、立體的“系統思考”是我此次戰略論壇一行的目的。
首要任務,是探得適用于“系統、產業、企業”三個維度的、統一的訓練模型,過程十分有妙趣。
三生萬物·系統之網
這樣的模型我探得了兩個:三生萬物(以下簡稱“三”);系統之網(以下簡稱“網”)。
先說“網”。
以蜘蛛網為類比的“系統”在前文已有論述,論壇上發現了許多應用佐證。
比如:中國罐是系統、鵬凱圓是系統、數字孿生是將現實水廠復刻為一套模擬控制系統;河流水系是系統,城鄉一體化是系統,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個極其龐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愿景系統。
“產品的、工程的”、“合流制、分流制”、“集中式、分布式”的討論之所以復雜難辯,皆因其不能獨立而成為文章,需要整體架構到某個系統網絡上,方有意義。
(清華大學胡洪營老師報告:再生水利用系統)
我讀過最好對“系統”的定義是:一套復雜相連的要素集合。
比如:在機械手表“系統”中,表盤、表針以及背后的零件,就是“要素”;而零件間的銜接、咬合、運轉,就是他們的“連接”。
我們常常強調的“洞察力”,便指要透視表象看清系統中的要素和連接;而“觀察”經常無效的原因,在于雖也能找到要素,卻很難把控連接。
所以在戰略編織中,應尤其重視“連接”,即部分或完整呈現的戰略實施路徑。
論壇上“廠、網、站、河”的綜合演繹,便是有關系統“連接”研究的最好類比。
現在回頭,仔細分析我所寫過的技術和模式,聚焦的似乎都是“連接”,創新也多發生在所在系統的“結構式重組”中,這是不是偶然?暫且作為我小樣本思考的臨時結論。
再說“三”。
“三生萬物”,我借自E20薛濤先生。他用這樣一個報告題目,給“道場”渲上了濃濃的國學品味。
(E20薛濤先生報告:三生萬物)
“三”竟如此特別,是論壇中我閱讀到運用最多的戰略模型:
傅濤--服務產品化/技術產品化/裝備產品化
首創--一個目標/三大策略/三大保障
薛濤--公管/技術/商業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