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林蔭路、林蔭景觀街、林蔭漫步道等林蔭街巷。結合道
路橫斷面改造方案,增加林蔭路兩側行道樹和中央綠化帶上連續綠蔭,補植林蔭景觀街行道樹斷點、替換樹冠稀疏的行道樹,提高林蔭漫步道的連續性與舒適性。
全面提升三維綠化效果。拓展增綠方向,合理設置垂直綠化與屋頂綠化,通過優化植物配置,提高綠色空間心理舒適度。以校尉胡同整合拆違空間打造口袋公園為示范,重點鼓勵平房區合理設置垂直綠化、門前綠化、院落綠化,鼓勵大型公共建筑和商業商務樓宇設置復合式屋頂花園和立面綠化。
重點面向歷史風貌型河道和公共活力型河道,改善河道生態環境,提升濱水空間的可達性、連通性,優化濱水空間及周邊區域的品質和功能。
重點提升河湖濱水空間景觀環境。加強水系互聯互通,促進水系水體流動、水生植被恢復和局部水體循環,保證河湖水質。提高濱水空間開放度和親水性,處理好藍線、常水位線和親水空間的關系,加強親水空間和周邊街道等空間的連通性。構建便捷完善的濱水設施,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場地,豐富濱水空間功能。塑造協調有序的濱水建筑風貌和尺度宜人的濱水街區環境。
面向歷史河道,塑造歷史水系人文環境。結合歷史水系保護與恢復,強化水系周邊生態緩沖帶保護、公共空間建設與濱水建筑管控,著力打通濱水步道斷點與堵點,建設連續貫通的親水岸線,形成連續開放、綠蔭環繞、人水和諧的文化魅力場所。
第四章 突出街區統籌,建立更新方法體系
堅持規劃引領,以街區為單元,聚焦產業發展滯后、民生短板突出、環境品質低下、安全隱患風險大的街區,依托街區控規和更新項目實施方案,建立城市更新方法體系,探索研究以塊統條的街區更新方式,整體統籌各類資源,統籌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公共空間的改善,統籌政府投資和社會投資方式,形成“規劃加策劃、策劃轉行動、行動推項目”的城市更新實施框架,實現“塊統條專”有序推進。
一、探索創新更新方法和路徑
存量更新地區是以規劃保留建筑為主的地區,應完善城市更新規劃編審體系,堅持自下而上找問題、街區統籌理資源、多元協商明需求、整體策劃定方案、搭建平臺統實施、注重基層強治理的規劃方法,構建清單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一)體檢評估找問題,存量梳理尋資源
以街道鄉鎮為依托,以街區為平臺,以現狀評估為基礎,梳理更新改造的潛力資源,圍繞促進產業發展、改善居住條件、補充設施配套、提升公共空間、推動社會治理等目標,深入社區, 以問診方式開展實地調研、問卷調查、部門訪談和大數據分析, 就城市功能、生活品質、職住關系、市政交通、公共環境、城市管理等方面進行街區體檢評估,形成街區問題清單。
綜合考慮規劃實施情況、建設年代、建筑質量等因素,系統梳理街區內的空間資源和建筑資源,形成資源清單。空間資源包括零星地、插花地、邊角地等閑置空間和街角空間,以及具有改造提升潛力的低品質空間等。建筑資源包括廢棄鍋爐房、閑置自行車棚等閑置配套用房,低效運行的商業辦公樓宇、閑置的屋頂空間,以及部分可利用的社區地下空間等。借鑒王府井商業區更新與治理規劃中的街區精細化診斷經驗,開展全要素資源摸底和全樣本調查,有針對性地開展功能轉型、交通治理、民生改善等工作。
(二)多元協商問需求,調查訪談明愿景
發揮街道鄉鎮和社區的作用,組織居民、實施主體、管理部門等多方共同參與,推廣學院路街道做法,借助責任規劃師“陪伴式”服務,充分盤點在地文化、人口、空間、設施資源,形成地區畫像,摸底居民、轄區單位等各主體的核心需求和愿景,形成需求清單和愿景清單。
(三)整體策劃配政策,精準優化定策略
針對街區的問題清單、需求清單、愿景清單,按照補短板、強弱項、優功能、提質量的原則,與更新區域內的更新統籌主體、居民、單位等物業權利人充分協商,征詢市、區相關部門和責任規劃師、建筑師等專家的意見,整體策劃街區空間結構、功能引導、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公共空間等多方面的實施策略, 用微增量帶動存量資源,破解突出問題,推動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形成策略清單。
自下而上推動政府部門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按照“市級主
策,區級主責”的思路,推動各有關部門形成共識,建立市級部門間協同聯動機制,步調一致,共同發力,有效銜接相關工作程序,完善配套政策、管理制度、技術規范。建立區政府(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下同)工作負責制和協同機制,針對城市更新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具體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重大疑難問題應通過區政府專題會議研究,區有關部門按照會議決定落實。
堅持優化營商環境,下放審批權限,精簡審批流程。從規劃土地、財稅金融、建設管理運營等方面細化完善功能復合、規模優化、土地利用方式、經營許可、抵押融資等政策,形成政策清單,打通瓶頸堵點。
(四)制定計劃推行動,有序保障促實施
根據街區問題和資源清單、需求和愿景清單、策略和政策清單,綜合考慮居民需求緊迫度、產權主體意愿、實施難易程度等, 合理安排時序,統籌生成街區更新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市、區相關部門應當指導更新統籌主體及實施主體,整體策劃編制更新規劃綜合實施方案,確定實施主體、實施模式、實施路徑、實施時序,明確指標投放方式和項目捆綁方式,以項目為抓手推動規劃實施。推廣回天地區存量街區規劃經驗,因地制宜提煉形成“六大策略”“三十六要點”的策略清單,統籌生成近期實施的項目清單,納入行動計劃。
加強實施機制保障,鼓勵各區、街道和社區深化黨建引領、
報到服務的治理機制,構建街道、社區、居民、企業協商共治的格局,搭建多元主體全流程管理平臺,發揮好聯動平臺的統籌協調功能。落實責任規劃師和建筑師制度,依托社區智慧服務平臺建立多元協商工作機制,打通居民參與、多元共治路徑。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