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上,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產業研究院院長傅濤以“雙百起點上的供水跨越”為題做了演講。
如今,中國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雙百”起點。2021年是建黨百年,同時也開啟從建黨百年邁向建國百年跨越的歷史新起點。
向偉大的黨百年誕辰致敬!
2021年7月21日,“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論壇上,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產業研究院院長傅濤以“雙百起點上的供水跨越”為題做了演講。
傅濤
雙百未有之變局開啟
站在“雙百跨越”的新起點,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以前中國人自信滿滿,天下就是中國。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也沒有喪失自信,而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直到1921年,中國開始放棄自我學習別人,有的師從美國,有的師從歐美,有的師從蘇聯,一直走過了100年。現在回到“四個自信”,這是一種心態的變化。在時代變局下,當前很多行業都在討論自己未來的發展。
傅濤表示,我們很難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進行延長以后做出“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是一個折線。因為外部環境變化了,最大的變化在于路徑的變化。所有的行業都在變化,有的行業是斷崖式變化,有的行業是飛躍式發展。這些變化體現在很多方面。
宏觀層面,首先,世界將形成兩個主流價值主張。今年3月份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楊潔篪說了“三個不承認”: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并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
過去100年的時間,中國都是在跟跑世界。所有的模式都是學習歐美日,污水、供水行業也在學習國外先進的工藝技術、管理方法,完全放棄了自我。如今,中國結束了跟跑時代,進入到并跑時代。很多東西已經不完全按照世界的模式去走,但中國并不是想取代歐美成為世界的領跑者,而是做領跑者之一。當前有很多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中國會成為其中一個文化路徑,這是目前所處的一個大的時代背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的本質就是這個邏輯。
第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理性為基礎的感性社會。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變化,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說明我國很多東西已經完成了供給,其中供水行業的水量和水質完成了很大的跨越和進步。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意味著這個世界進入了以理性為基礎的感性社會。老百姓的舌頭是檢驗水質的唯一標準。感性的意識逐漸加強,互聯網社會感性傳播的速度會遠遠比我們原來想象得快。一旦形成感性的漩渦,很難回到理性。這就是現在一個大的變化,它們也在影響著供水行業。但沒有一個行業像供水行業這么穩定,雖然世界天翻地覆,改革開放改變了很多規則,但供水行業依然我行我素,走在自己的老路上。
第三,對標人民三感需求,而不是對標國際。對標的東西發生了變化。中國以前對標的是歐美日國際發達國家,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對標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什么樣子,對標的目標就要調整。這對于供水方向也會有影響。
第四,從基礎到高質量,從全面小康到全面現代化。以前很多東西比較匱乏,拼命生產大量的東西,現在世界供給達標了,供大于求了,需要尋求新的方向。生態文明應從基礎服務向高質量服務轉變?,F在供水技術的展示不只是停留在基本供水能力之上,而是追求更高水準,無論是儀表還是裝備、材料,這是一種高質量發展的表現。
第五,新國際化:從全面融入國際到內外雙循環?,F在國際化發生變化,以前所未的國際化就是改革開放,內部改革,外部開放,積極融入國際社會,按照歐美制定的標準進行合作。現在新的國際化是“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導,兼顧外循環。融合主體發生變化了,本我開始變強了,原來是完全無我的改革開放。比如,評價一個高校水平不是看其國內的貢獻水平而是諾貝爾獎得獎數量和SCI發表數量。供水行業正在融入國際化大邏輯中,這個變化很深遠。
第六,綠色低碳: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經濟體系。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治理結構已經在改變所有的經濟行為、社會行為、城市建設行為,三個主題詞:綠色、低碳、循環。環境和水務從末端、局部擴展到系統,不僅僅要守住自己的單一環節,也要考慮整個過程的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這些層面的改革也在影響供水行業。
供水的舊船票能否登上新的客船?
供水行業是非常傳統的行業,在小康的路上走得很穩健,但除了水質有所提高之外,發展形態和一百年前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是一張舊船票。供水的舊船票能否登上新的客船?供水行業能否在新時代抓住機會?傅濤表示,首先需要認知供水產業本質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設施建設。供水行業早期就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行業,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每年平均1%的城市化率,有1400萬左右的人進入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因此,早期改革開放的前20年供水行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類似于建筑業。
《預算法》頒布之后,供水行業是完全的地方事權,地方沒有充分的財權來支持供水的事權。供水行業面臨后建設時代的資產回歸,資產收益的收窄。
第二層次:最基礎公共服務?;A設施建完之后供水行業回歸基礎公共服務,公共物品特征在顯現與強化。供水的核心目的是讓老百姓飲用上安全、可靠、健康的飲用水,這是行業的本質?;A公共服務行業曾經被冷落,因為在融資時代是“小兒科”,供水公司再厲害,資產負債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融資就會停止。城投公司很重要,在行業里面屬于融資平臺,不屬于公共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是專業公司,供水公司、污水處理公司一定是專業公司。供水行業大部分的公司要么善于融資,要么善于公共服務,不同時具備這兩個能力。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