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企業的運營節能一般通過精細化智能管控和新技術的應用來實現。
1.3.1 污水處理廠運營精細化智能管控的節能情況
精細化智能管控,即通過采用先進的管理思維和技術手段,提供一套應用于污水處理廠的集智能化控制、物聯網接入采集、一體化中央監控、移動化管控平臺、大數據分析和科學化決策于一體的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污水處理廠整體解決方案,在實現污水處理廠少人或無人化生產運營管理的同時,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特別是實現對電耗和藥耗的控制。
精細化智能管控目前在我國處于發展階段,大部分企業正通過“試點帶動局部”再到“全面布局”的方式在集團內部開展精細化智能管控的推廣,目前已初見成效。
典型案例如下:
1)北京排水集團重點對鼓風曝氣系統及藥劑投加系統展開精準控制,曝氣能耗降低了10%,藥劑投配率降低了30%~50%。通過精準控制系統的運行,全集團每年可降低電力消耗1500萬~2000萬度,減排二氧化碳9000~12 000噸。
2)北控水務構建了基于大數據的水廠信息數據中心,建設了水廠生產運營系統,建立了集約化的管控體系,建立了分析決策支持系統,建立了規范的業務流程,建設了運營移動互聯APP應用系統,建成了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智慧水務系統。通過智慧水務的運行,2020年北控水務原材料費用下降5339萬元,原材料噸水成本下降25.8%,年節約碳源15 000噸,年節約除磷劑20 000噸,并大幅減少了二氧化排放量和剩余污泥量。
3)首創股份聚焦于重點能耗設備的運行效率管控,通過多項舉措的落地和能力建設的深入,實現電耗、藥耗的精細化管控和合理節約。合肥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通過能效管控平臺的輔助,噸水電耗同比降幅達10%以上。長治污水處理廠通過生物建模技術的輔助,最終實現碳源藥耗降低50%以上。成都陡溝河污水處理廠通過應用智能曝氣控制系統,曝氣系統的節能率達12.5%,全年可節約用電約15萬度。臨沂青龍河凈水廠通過實施智能藥劑投加系統,噸水碳源投加量降幅達13%,噸水除磷劑投加量降幅達27%。
4)上海城投的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在精細化智能管控方面也做了相應布局,在污水生物處理中實施精確曝氣措施,在保證出水達標的前提下,按需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溶解氧,避免曝氣能耗的浪費;在污水除磷處理中,通過智能計算和調控,實現按需調整加藥率并精準加藥,在滿足出水達標的前提下,避免了藥劑的過量投入。
5)中環水務的貴陽六廣門再生水廠處理量為12萬噸/天,工藝智能優化系統采用模糊邏輯和閉環自動控制原理,系統可實現精確曝氣、精確加藥、精確回流、進水異常處置等,實現生化處理系統運行效果的優化控制,節省設備的用電量。
1.3.2 污水處理廠新技術應用后的節能情況
1.3.2.1 好氧顆粒污泥技術
該技術屬于最具發展潛力、可替代傳統技術的戰略性前沿生物處理技術之一。與全球范圍廣泛使用的傳統絮狀活性污泥法相比,好氧顆粒污泥技術的微生物富集量是傳統技術的2~3倍,其生化反應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占地面積比傳統工藝節省20%以上,藥耗、能耗都有明顯的降低。國內龍頭企業已通過自主研發攻克了該技術的工程應用瓶頸,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北京排水集團2019年建成并運行國內首個好氧顆粒污泥方莊城市污水示范項目(1800立方米/天),正在建設國內最大規模吳家村好氧顆粒污泥城市污水處理項目二期(80 000立方米/天),預計項目建成后因降低耗電量可較傳統活性污泥技術減少碳排放882噸/年,其中2021年7月將實現一期(20 000立方米/天)調試運行(見表1)。首創股份河南省南陽淅川縣馬鐙污水處理廠應用自主研發的CREATE好氧顆粒污泥技術進行提標擴容,深入挖掘處理潛力,原位擴容3倍以上,降低能耗、藥耗20%以上,降低人工成本30%,同時出水水質更穩定。
標注:該項目為好氧顆粒污泥工程2期
1.3.2.2 同步硝化反硝化技術
北控水務徐州睢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城市污水4萬噸,生化處理采用A2O工藝,長期進水碳氮比偏低(COD/TN為4:1),為確保出水總氮穩定達標,日常運行中需補充大量碳源,大大增加了污水處理成本。自2018年起,污水處理廠逐步嘗試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藝,經過運行驗證,優化后的系統運行穩定:出水COD、氨氮等保持原有處理效果;總氮得到明顯控制,出水總氮穩定下降1.5~3.5毫克/升;碳源添加量下降15毫克/升;日處理能力提高2000~4000噸。
1.3.2.3 厭氧氨氧化技術
該技術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污水生物脫氮技術,其利用亞硝態氮與氨氮反應直接生成氮氣,與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相比,可節省占地、投資和運行費20%以上,節約能耗30%以上,節約藥劑90%以上,全過程碳排放減少50%以上,為未來實現城市污水處理廠能源自給和能源供給提供支撐。北京排水集團自主研發了系統性厭氧氨氧化技術體系,已在北京五個污泥處理中心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厭氧氨氧化污泥消化液脫氮工程,總處理規模15 900立方米/天,每年因降低耗電量可減少碳排放1.05萬噸(見表2)。
1.3.2.4 其他探索性工藝
具體包括:
1)免滅菌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技術。免滅菌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PHAs,俗稱可降解生物塑料)技術,即利用污泥消化液制備可降解生物塑料。北京排水集團已建成污泥合成PHAs中試系統(250升/天),利用1噸污泥(80%含水率)可生產8千克PHAs,開辟了市政污泥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從而替代石油基塑料。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