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水務企業發展趨勢展望
我們曾經在2018年年底發布過一個環境企業的“幾不可能之三角”(相關閱讀→四維集約,合縱連橫—固廢產業年度盤點),選取了長期鎖定、快速擴張以及安全杠桿作為構建它的三個要素,也是企業戰略規劃分析的工具箱之一。長期鎖定是指衡量企業所參與的投資運營類項目的商業模式在運營收入方面可預期和剛性的程度,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在某類商業模式中是否有足夠避免(或盡量降低)這兩種風險的能力;安全杠桿就是與融資、負債相關的“安全線”。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在這三者之間只能同時做到兩者,鮮有企業可以同時顧及三者。對于供水企業來說,我們選擇了長期鎖定和安全杠桿,相對而言,擴張的速度也就沒有那么快。
當前很多地方水務企業在不斷謀求發展機會,也就必然面臨“攻守道”的思考和選擇。我們通過兩大維度對地方水務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剖析: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在本地還是走出去。首先第一類,在本地且具有確定性的方面,以主業為基礎,地方水務企業必須提供更深入、更優質的公共服務;而且因為我們原本具備良好的地方政府信任優勢,在鞏固的基礎上更有可能進行業務拓展延伸。第二類,除了這些確定性的因素以外,在本地還有不確定性的挑戰,比如一些地方企業在獲取自來水或者污水資產時沒有法律的授權,屬于專營給予的方式,如果企業準備上市還需補充這類手續,這需要大家共同來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依據;再比如,如果涉足了屬地新業務,企業相應的能力是否匹配?另外,關于國企改革的方向,究竟混改到什么程度?對企業戰略的執行有什么樣的影響?
再來看右側,對于想要走出去的企業,首先要思考的是打磨出一技之長,具備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如果說混改、收并購是必經之路,那么我們能否駕馭股權合作后的制度?主輔關系如何確定?當民營資本進入國有體系以后,他們原來的文化與我們不同,他們原來的動力是否會消磨?兩方的利益是否能夠取得最大的公約數?所以“買不是問題,買完了能不能用好才是問題”,這部分對國資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此外,如果想要在充分競爭的外地市場當中拿到一個驕人的業績,必然需要一個很好的載體,載體是一個公司的治理結構,不論是在資本上,還是在授權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組織架構的成功搭建,很難落實我們的戰略。最難的一點,我們以供水業務為基,在公益和商業上如何實現平衡?相信這些難題都會隨著大家的探索逐一解開。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專題:2020(第五屆)供水高峰論壇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