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對標國外,國內溢流污染控制現狀問題及思路

時間:2020-07-20 19:1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評論(

日本合流制覆蓋面積

  王家卓提到,日本合流制下水道覆蓋的城市有192個(8.7%),覆蓋面積2270平方千米(20%),服務人口約30%。在相對穩定的合流制區域,不再簡單的合流制改分流制,而是出臺了相關技術指南。

  “我國一些領導的認識存在嚴重誤區,片面認為分流制就是好的,合流制就是不好的,曾經出現‘一刀切’現象。”王家卓指出,有些城市簡單認為合流制就是造成水體黑臭的原因,治理中重點不是重視排口治理和截污,而是重點放在雨污分流改造。缺少深入系統分析,“合改分”的代價與效果不明確。

  灰綠結合措施控制CSO污染

  國外一般采用灰綠結合的方法,來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調蓄池和溢流口治理一般是標準配置。

1595244024181030.png

  車伍介紹,美國亞歷山德里亞2016年修編原有CSO控制規劃,構建評估體系,對多種不同種類的技術措施進行比選。方案評估表明:完全雨污分流策略為3~4.5億美元 ,灰綠設施結合策略為1.3~1.9億美元,最終放棄完全雨污分流改造。最終方案為建設1條0.6萬m?的調蓄隧道和1座1.1萬m?的調蓄池,并結合GI實施及局部雨污分流改造。

1595244083131104.png

1595244114260774.png

1595244156935974.png

1595244185868627.png

日本雨水流出抑制設施

  王家卓介紹了日本具體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對策。1)排水口設置必要水力設施,減少溢流入河漂浮物;2)雨水源頭減量;3)管網截流,修復,確保2倍截流倍數;4)調蓄;5)污水廠有針對性的設計,主要是引入了高速過濾系統,旱天濾速400m/d,雨天可達到1000m/d。

  王家卓建議,樹立系統治理的思路,用海綿城市的理念,綠色灰色基礎設施相結合,控制溢流次數。大型灰色基礎設施,尤其是深層調蓄隧道,要慎重論證,尤其是考慮到運維。

  王凱軍認為,海綿城市重點應該是解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最后一公里。根據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精準構建灰綠復合海綿空間解決CSO問題。利用地形、河道精準建設海綿城市設施,結合儲存等灰色基礎設施有效解決溢流雨污水(CSO)問題。

  昆明滇池水環境治理技術總顧問葛敬通過滇池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實踐,對于城市黑臭水體及面源污染的管控,他建議采用“管理+體制+標準+技術+工程+考核+監控+預測” 治理模式,結合科學系統的規劃設計,以及核心技術,采用適合的商業模式,構建以“政府統籌為主,社會資本為輔”的管控體系,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黑臭水體及面源污染的治理模式。

  補齊管網短板,提高污水廠進水濃度

1595244235336321.png

  我國目前的排水系統還存在很多短板。“我國城市排水管網基礎設施存在長期投入不足、重廠輕網,管網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化進程。”王東指出,這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進水濃度低。

  依據2017年監督性監測數據,在4304座污水處理廠中,2394座污水處理廠出現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低于150毫克/升的情況, 占比55.62%,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其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低于150毫克/升的污水處理廠分別有764座、410座,分別占所在流域內污水處理廠總數的62.37% 和68.33%。

  劉艷臣指出,排水管網錯接漏接、破損破裂的不良現狀導致入流入滲、路面坍塌。而且,管網由于降雨、河水倒灌、潮汐倒灌、山水入滲等原因導致入流入滲帶來的額外水量造成管網負荷高,溢流風險大,也加重了隱形溢流污染。

  此外,我國統計的污水處理率還存在虛高的問題,王東以進水COD濃度進行校核,全國污水處理率僅為58%~71%,遠低于表面統計數據的90%。他舉了一個實例,2018年東莞市實際處理城鎮污水10.9億噸,進水COD平均濃度為159mg/L。根據東莞市自來水生產量測算測算污水年產生量約為13.4億噸,污水處理率為79%,如用進水濃度進行校核,則污水處理率僅為54%(東莞統計的污水處理率93.7%)。

  王東對此建議,應落實城市治污責任,加快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以進水濃度低的污水處理廠為抓手,加強排水管網檢查、評估及修復,強化雨污混接排查整治,提升排水管網運行維護水平。適度聚焦、精準支持,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分配向污水處理率低的重點城市適度傾斜。

  王凱軍認為,我國應該修訂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鼓勵雨季超水力負荷處理,制定相應的排放標準,協同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或雨水溢流污染。

  我國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之路任重道遠,與國外還存在不少差距。應在理念、頂層設計、標準規范、技術措施等方面齊發力,助力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還老百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12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