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教授王國華在由中國水網、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城投污水、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10上海(第二屆)水業熱點論壇”上做了主題發言,為與會人士介紹了合流制排水體統溢流調蓄技術的設計與工程案例。
合流制調蓄技術的應用
德國目前有合流制溢流調蓄池3.7萬座,總容積1400萬m3污水處理廠1萬座,平均每座污水廠有3.7座溢流調蓄池。在日本橫濱,每1km2匯水面積建一座5000m3雨水調蓄池,現有調蓄池(調蓄隧道)23座,總容積83萬m3,大阪雨水調蓄隧道,總調蓄容積25萬m3。美國芝加哥有971km2合流制排水系統,執行隧道與水庫計劃(TARP),調蓄總容積1.68億m3,密爾瓦基23.5km2合流制排水系統,13個雨水調蓄池,總調蓄容積16萬m3。
上海率先在蘇州河沿岸市政泵站雨天排江量削減工程中,采用雨水調蓄技術,控制面源污染。首批規劃建設5座調蓄池,其中,成都路調蓄池和昌平路調蓄池已投入運行。
上海合流制排水系統采用溢流調蓄池,在降雨期間收集部分初期雨水,在降雨停止后,收集的初期雨水緩慢的輸送至截流總管進入污水廠處理,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溢流調蓄池需根據使用條件分別采用接受池、通過池和聯合池三種池型。
溢流調蓄池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截流初期合流制排水系統截流倍數;連接新的匯水地區和已有的排水管道;改善管網系統超負荷運行的狀況。
國內外調蓄技術的發展
歐、美、日等國合流制排水系統溢流污染控制技術的研究已開展了四十多年。各國制定了相應的控制對策和規范,并應用于工程中,溢流調蓄池是改善合流制排水系統的工程措施之一。
由于上海分流制排水系統存在雨污混接現象,其水質劣于合流制排水系統。
德國、日本等國制定的調蓄池設計目標值,即合流制下水道排放的污染負荷量與分流制下水道排放的污染負荷量達到相同水平,不適用于上海。上海調蓄池設計目標值為:排水系統排入水體的負荷小于水體所能接受的容量。
調蓄池構造與設計
調蓄池主體設計與構造包括:豎向布置、平面布置、進水管布置、底部結構和溢流堰。調蓄池有多種清洗方法:人工清洗、水力噴射器清洗、潛水攪拌器清洗、水力沖洗翻斗、水力自動沖洗裝置、掛刀和移動清洗設備。
更多內容,請您關注中國水網的后續報道。(中國水網 劉永麗)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