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實施細部美化工程。簡潔裝飾過街天橋、公交站亭、公交車體、郵箱、座椅、垃圾桶、早餐廳等城市家具,提升城市雕塑、小品、噴泉等藝術美感,增設花箱和文化墻。開展城市公共環境標識設計,提升視覺效果和文化內涵。推進具備條件的架空線入地、合桿等整治,保障設施安全,逐步消除通信、監控、低壓電力、有線電視等架空線纜“蜘蛛網”。(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提升景觀照明實效。編制完成城市照明專項規劃,優先滿足城市安全運行等功能性照明。因地制宜實施主要街道、重要商業區、重點旅游區的景觀照明。將蒙山沂水、紅色基因等文化融入城市亮化,打造城市夜景特色,展現城市風采。(市城市管理局牽頭負責)
(二)藍綠空間提升行動
7.深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各類建設項目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城市新區、各類園區和開發區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強化源頭減排、過程控制和系統治理。老城區結合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整治、城中村改造等,積極開展區域整體治理,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海綿城市示范區、示范項目。持續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建立健全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效果,實施56項提升工程項目,全面徹底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市住建局牽頭,市城市管理局、市城鄉建設服務中心配合)
8.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加快城市和縣城老舊污水管網和雨污管道混錯接改造,市區新建城區及新建道路全部采用雨污分流,老城區有序推進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進行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鼓勵資源化利用。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9座,建設規模27.5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強化供水節水管理。實施給水廠深度處理升級改造,提升供水水質,實現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加強供水管線巡查,加快城區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開展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落實節水型城市標準,推進節水型縣城評價。開展“節水三同時”管理、水平衡測試工作,完善節水管理數字化平臺建設,大力實施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實施開源工程、節流工程、循環和循序利用工程。落實“水十條”,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三年水污染防治中央項目庫建設。開展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推進《臨沂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條例》實施。加大河流水質監管力度,繼續實施水質通報和水環境保護生態補償辦法。全力推進清違整治專項行動。規范河長履職標準化流程,實現河道、湖泊管理制度化、常態化。(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鄉建設服務中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0.實施增綠工程。有計劃開展拆違復綠行動,規劃建設城市綠心、公共綠地、街頭游園和郊野公園、兒童公園、濕地公園、文化公園、體育公園等專類公園。開展城市綠道建設行動,完善配套設施,每年建成不低于10公里的綠道。提升改造濕地景觀,全方位打造市區、沿河一體綠化。制定鼓勵政策,推廣立體綠化,重點推進公共建筑屋頂綠化、橋梁(高架橋)等市政設施立體綠化,增加綠色空間。對綠地進行精細化養護管理,實行綠化分級考核制度,打造“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環境。(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綜合服務中心配合)
11.加強山體保護。強化對山體自然風貌的保護,劃定保護范圍,通過地質災害防治、土壤基質改良、植被恢復、景觀美化等措施修復山體生態環境。具備條件的城區山體,完善防火、步道、澆灌、環衛等設施,建設山體公園,拓展城市綠色空間和居民休閑空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負責)
(三)空氣潔凈提升行動
12.強化建設揚塵治理。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制定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著重推進散煤污染治理、揚塵油煙污染治理、重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工業污染源整治、鋼材市場搬遷,改善空氣質量。揚塵治理突出細和嚴,建立完善長效治理機制;推行“一導則兩公示、五噴淋兩沖洗、六規范兩監控”和嚴管十二條等標準措施。積極推進揚塵在線監測與遠程視頻監控平臺整合工作,構建全市統一的在線監管平臺;將工地違法違規行為錄入誠信考核平臺,讓違法違規企業“一處違規、處處受限”。加強渣土運輸全過程監管,建立渣土運輸車輛市場準入制度,渣土運輸嚴格執行“十個必須”,開展市區建筑垃圾和商砼運輸車輛整治攻堅行動;建立市區建筑垃圾和商砼運輸車輛智能化監管平臺,實現建筑垃圾裝卸和商砼運輸“點對點”全過程監管、全密閉化運輸。市政、公路、水利等線性工程必須采取揚塵控制措施,實行分段施工。拆除工地必須濕法作業。(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城鄉建設服務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全面治理露天燒烤。加強燒烤類餐飲服務監督、管理,城市建成區內全面禁止露天燒烤,實現無煙燒烤爐具進屋、達標排放。(市城市管理局牽頭負責)
14.推進清潔取暖工程。擴大集中供暖覆蓋面,提升清潔取暖比重,加快建設儲氣調峰設施,建立多能互補的供熱體系。中心城市建成區優先發展集中供暖。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構建以集中供暖為主、分散取暖為輔的基本格局。2022年清潔取暖率達到90%左右。(市住建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道路清掃保潔水平。推廣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和深度保潔,提高灑水頻次,實行吸、掃、沖、收一體化作業。城市主干道實現“路見本色”,對垃圾收運點、小吃街等區域路面定期進行高壓沖洗或預設防污設施。開展深度保潔示范路創建工作,進一步提高主次干道深度保潔標準。2020年建成區40%以上的主次干道達到深度保潔標準,以后逐年擴大深度保潔范圍。(市城市管理局牽頭負責)
16.強化移動源排氣管控。強化汽車尾氣污染治理,加強油品質量、機動車達標排放、機動車排氣污染監管,建立“源頭嚴控、過程嚴管、末端嚴查”的長效機制。加強機動車尾氣排放檢測,實行機動車生產、使用、淘汰等全過程環境監管。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尾氣檢測弄虛作假、屏蔽和修改車輛環保監控參數等違法行為。全面落實國家現行機動車排放標準,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車輛等基本采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市公安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