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潮濕的天氣里,空調冷凝水的出水量不小。比如,一臺動力為1匹的空調開冷氣時,一個白天能產生約8升的水,而一臺動力為3匹的空調,一個白天約能產生30升冷凝水,這些水通常都會通過排水管導流到室外排掉。
空調冷凝水相對干凈,因為它直接由室內的空氣而來,相對來說污染較小。而且,如果能保證空調經常清洗,防止病菌滋生,空調冷凝水可以用于澆花、沖廁、拖地等。假設再與凈水系統相結合,或許能多一個提供飲用水的途徑。
不得不承認,“空氣變水”的“黑科技”帶來了顛覆傳統的創新體驗。在能夠保證出水水質的前提下,為全球水資源匱乏地區和嚴重水污染地區提供了創新安全的飲水解決方案。
看完“空氣制水”幾個案例后,不禁聯想到背后的問題: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究竟有哪些?成本是否能被主流群體接受?有沒有隱藏的不安全因素?
5
目前,“空氣制水機”已應用在軍事、船舶、海島、海上平臺、城市公共區域、水源污染地區等多個領域。
我們可能會覺得,空氣制水機的應用場景僅限于這些條件受限、淡水資源不充足、干燥的地區了。然而,它的潛力卻不可小覷。
首先,它的占用空間小,安裝十分方便,幾乎不需要穿墻打洞,用起來很方便。其次,與常規的凈水濾水設備不同的是,“空氣制水機”沒有廢水排放,無需耗費地表水資源,看上去更加環保。
在解決飲用水的問題同時,空氣制水機還能起到對空氣進行凈化、除濕的效果,一臺空氣制水機相當于綜合了制水器、凈水器、空氣凈化機、除濕機的多重功能。
既然有集除濕制水為一體的功能,飽受“回南天”折磨的華南地區的人們應該有了新的期待。
而且,一些商家的產品線也很豐富,給客戶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不光有“微礦物質元素空氣水”、“孕嬰級空氣水”,還有適合泡茶的“天賜無根水”。不管是不是噱頭,但確實嗅覺十分敏銳,將“細分客戶群體”、“深挖客戶需求”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再從需求量的角度來看,通常每個家庭每天要用300-500升的水,但喝的水和做飯用水只需要10-20升。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空氣制水機”,產水量是可以足夠保證一個家庭的飲用和烹飪使用。
對于消費者來說,它是一款貼心省事的產品,還能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因此,上述幾項獨特的優勢,使它可以靈活適用于家庭、商務辦公、公共場所等各種環境。
那么在未來,它的應用場景可能遠不止我們現在以為的這些。
6
當然,成本的問題也是值得探討的。
進博會上展示的中型Watergen制水機從以色列出口的價格大概在5.5萬美元左右,每天產水量800L。
一整套Source售價4500美元,包括兩塊Source太陽能板,每塊2000美元,安裝費500美元。它平均每天可以生產2-5升飲用水,整個過程幾乎不消耗電能。
另一國產品牌的空氣制水機售價在每臺9000-23000元左右,產水量為20-50L每天。
這都只是一次性的購買和安裝成本,后期使用和維護成本不詳。
像除了利用太陽能以外的空氣制水機,電耗將成為其日常成本的主要部分。與此同時,內部的空氣凈化裝置、凈水過濾材料等消耗品都需進行定期維護更換,也會帶來一筆不小的周期性開支。
因此,暫時還沒有辦法比較市面上這些“空氣制水機”單位產水量的全成本。不過,與“以水制水”的自來水和瓶裝水相比,現在“空氣制水”的成本肯定更高。喜歡鉆研的朋友們可以算一筆賬,大神們請留言區見。
除此之外,大規模地從空氣中抽水,如果水循環無法迅速補給,是否會給局部的生態系統帶來紊亂?帶來一些不太確定的生態風險?
誠然,隨著“空氣制水”的技術不斷推廣、普及,更多地區的人們將飲上環保、健康的“空氣之水”。今后它會不會給人們的生活和供水行業帶來超出想象的突破?
種種問題,不得而知。
對于傳統的供水行業而言,已經需要面對日益擠壓市場空間的凈水行業了,現在又冒出來全新的“空氣制水”產業。
讓居民喝上干凈、安全的飲用水,并不是一個水處理廠就能解決的問題,還需要很好的管網建設。如果沒有人去建設這些基礎設施,改造管網的時間過長,當地的條件就越來越差。“空氣制水”確實能繞開一部分問題。
或許,主動求變、主動破局,才是預防供水行業被顛覆的良藥。(相關閱讀→王立章:供水行業的破局還要等多久?)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