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環境:藍色生態園模式實現價值循環,污水里的有用之物被“吃干榨凈”
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表示,環保行業應該做到既能解決環境問題也能實現資源利用,金科環境作為水處理企業,公司的本質就在于“創造價值”,因此金科環境定位于成為“膜技術深度水處理和資源化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資源化來解決水污染和水短缺問題,將原本廢棄的污水及污水中的其他物質轉化成有價值的資源。
張慧春
金科環境在業界首先提出藍色生態園模式,能夠將污水里的有用之物“吃干榨凈”。張慧春介紹,金科把污水里面的水提純為高品質的再生水,回用于工業或者市政領域。產生的濃鹽水再次提純,產生有價值的工業產品、化工產品;同時,污水里還有其他有價值的東西,比方說熱能、肥料,也可以再次利用起來。
他表示,通過價值循環,環境項目解決的問題就不僅僅是環境污染的問題,而是通過資源化、產生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帶來額外的價值,將環保項目從負資產變成正資產。
傲江生態:以“資源共享”模式潛心打造“生態環境修復醫院”
傲江生態董事長劉勇表示,兩山產業是環境產業發展的最終方向,作為一個環境企業也要時刻追求《兩山經濟》所闡述的價值奇點,也就是“可變現的價值實現”。他認為,一個企業的價值奇點不僅僅有一個,而是隨著產業的發展不斷升級和轉化。企業若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持續追尋價值奇點。
劉勇
他介紹,傲江生態是國內生態環境修復領域較早的踐行者,土壤修復是其核心領域。劉勇認為,土壤修復和醫院診療擁有一樣的流程,也需要專家診斷,取樣調查、風險評估、調查報告、專家評估、制定治理方案,在多年耕耘和踐行的基礎上,公司潛心打造出“生態環境修復醫院”。
劉勇表示,傲江生態環境以“修復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園”為使命,以“資源共享”為發展模式,并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理念、技術、裝備、藥劑等核心資源,竭力為土壤修復做最專業的工程服務。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超500個土壤修復項目。
德華生態:構建生態濕地中心,實現生態價值循環增長
德華生態董事長杜建強首先評價《兩山經濟》是站在了一個高度來引領環境產業向兩山產業邁進;同時也是燈塔,給環境企業指引了發展方向。他表示,應該用生態文明思維考慮未來環境產業的發展,也就是兩山產業的發展。
杜建強
杜建強介紹,德華生態以人工濕地技術為核心,業務涵蓋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業尾水提標、黑臭河道治理、海綿城市等生態領域。公司的生態濕地尾水處理模式創新性地通過人工科技構建生態濕地水處理中心,將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后的尾水經過生態濕地的凈化,達到更高的水質標準,回用于生產或還給大自然,公司建設的常熟新材料產業園水處理生態濕地和昆山周市鎮珠涇中心河生態修復項目就是典型的示范項目。
他表示,德華生態通過構建生態濕地中心,發揮了生態循環的自我凈化和生態價值的循環增長能力,化解了經濟與環境的矛盾,最大限度地鏈接了區域生態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價值奇點。
中源創能:“生態綜合體”示范項目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
中源創能總經理閻中介紹,2015年,中源創能承接浙江德清農村垃圾處理項目,項目做成后反響效果非常好,而后公司陸續在浙江開展另外7個農村垃圾處理項目。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公司提出以村為處理單位,進行“鄉鎮模式”處理有機垃圾,構建了公司發展的“價值奇點” 。
閻中
他表示,針對農村垃圾處理項目,應重點關注垃圾處理不完全、項目未實現資源利用、產業鏈循環以及垃圾分類過程中的宣傳教育等問題。閻中表示,中源創能至今已承接400個有機垃圾處理項目,秉承的理念就是把項目做成樣板,打造“生態綜合體”示范項目,在項目進行當中構建自身的“價值奇點”,實現廢物資源化利用的同時,價值也達到最優、最大化。
復振科技:專業技術構建土壤微環境,獲取自然循環增量
與中農國盛類似,復振科技總經理徐濤介紹,復振科技同樣以 “環保+農業”雙輪驅動,在有機廢棄物處理、土壤修復以及農田修復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徐濤
他表示,復振科技依托自身的生物技術優勢和長期生產實踐的種植技術,能夠改善土壤生態品質,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提升農產品生態質量,為農業應用領域提供農田生物動力修復及有機智慧農業一體化解決方案。
徐濤介紹了公司在農業上的典型處理案例——“黃山貢菊”,他表示,種植不當和連作導致土壤污染和病蟲害頻發,嚴重破壞黃山貢菊的生態循環鏈。復振科技堅持以綠色環保生物技術為核心,利用中草藥作為原料研制純天然植物源產品,在這樣的技術研發基礎上,公司依托 “土壤質量微生態預判系統”,有針對對性地做到“土壤預處理”,實現土壤環境修復、減少外源污染物進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貢菊品質。
徐濤表示,復振科技從自然界生態循環的規律出發,進行土壤微環境構建,就是在黃山貢菊的發展中挖掘出了價值奇點,獲取了自然的循環增量,黃山貢菊也綻放出更大的價值。
環境壓力和約束日漸增強,生態文明也會被提到一個新高度,這是一個大趨勢,在這樣的環境下,環境產業怎樣找到價值奇點?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農業與自然資源高級官員沈欣表示,從生態價值評估的角度來講,設計到直接價值和間接價值的選擇。價值奇點的構建就在于一個企業從物質循環的角度,進行自然循環與物質循環增量價值的捕捉,進而轉化成商品,也可以說成通過直接或間接價值進行商業上的盈利。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