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傅濤的專著《兩山經濟》寫序,思想多有斗爭。因為作者“權當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爭鳴”,把生態文明、“兩山論”、兩山經濟、兩山產業的關系進行了梳理,總結了兩山經濟的四個價值規律,歸納出環保產業、環境產業、綠色產業、兩山產業的內涵跨越,更從實踐角度解析基于價值規律的兩山案例,基于城市落地“兩山論”的系統實踐,最后還明示“產業綠色化,綠色產業化”的兩化協同綠色發展觀。我沒有真正讀懂這些思維大膽、結論系統、導向清楚、引領潮流的論述,感到沒有資格寫序。深入思考之后,我又感到我作為人民的一分子,恰恰是兩山經濟的受益者,有資格以受益者的身份,品評兩山價值理論的人民性,從而揭示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才是發展兩山經濟之本的真經,為了張揚“未來必須滿足人民對生態環境的體驗需求”這一重大預見,于是我又抖膽完成了寫序任務。
對于兩山經濟的四個價值規律我認為循環奇點規律有新意。作者把兩山產業比作聯通鐵路網的產業,兩山產業主體就是中轉站,這些中轉站稱為價值奇點,是生態循環的價值奇點。兩山經濟體系構建的是一個不斷擴展與生態環境融合的大循環,價值傳遞無始無終,只有通過占據奇點來捕捉循環價值增量,并努力激活重要的價值奇點。這個突出生態循環、強調占據奇點的規律,在稻香湖再生水廠標桿級示范項目,餐廚拉圾資源化與生態農業鏈接,多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為黃山貢菊進行土壤預處理,庫布其沙漠讓生態資源、社會資源與產業發展相融合,依托地溝油發展生態農業,人工水生態循環系統的循環鏈接共七個案例中都有體現。表明了兩山產業落地一手抓循環鏈接,一手抓循環奇點的訣竅。
關于環境產業的 1.0、2.0,3.0,4.0 之分,由于不反映時間坐標節點的發展歷程,因此環保產業、環境產業、綠色產業、兩山產業的階段論特征不突出,只反映基于供給規律的環境產業升級理論情景。作者有創見之處在于提出用兩山化指數衡量環境產業的兩山化水平,即環境企業的總收入中,與無害化(含綠色化)服務項目強關聯的非無害化收入所占的比重。這是體現人民性的環境產業兩山化水平評價指數,其意義在于最貼切地反映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發展目標,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與人的幸福最大化融合一處。
在兩化協同的路徑闡述中,生態產業化主要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而產業生態化,引入服務的理念,強調由于產業的協同性以及服務的便捷性,使得產業鏈上更多的企業向城市兩山產業靠攏,形成產業聚集,即產業生態化。同樣,城市按照生態產業化路線落地“兩山論”,挖掘生態產品,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兩山產業,也會形成產業集聚、系統服務,實現產業生態化,這又是對產業生態化的新釋義。雖然作者列舉的邯鄲、黃山、湖州、安化、大理、德清等城市剛剛起步的落地“兩山”的系統實踐,都有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說服力,但產業生態化的前景更有誘惑力,還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和奮斗追求的愿景。
作者最后希望每個讀者能相信,“這個生態循環的價值寶庫將與社會循環的互聯網經濟聯動,釋放的價值能量將無與倫比”。這一預見則更為前衛和大膽, 因為生態循環如何依靠互聯網實現鏈接、呈現奇點,要涉及更多的跨界、起點、 連接。僅僅生態循環的價值寶庫就夠讓我們興奮不已了,再加上社會循環和互聯網經濟,就更有理由讓我們充滿信心和期待。
日前,由傅濤博士首創的《兩山經濟》一書由中國環境出版集團正式出版發行,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方案,希望助力更多城市落實“兩山論”、實現綠色發展。書籍詳情及購買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