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水務支撐。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以問題為導向,扭住當前海南水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牛鼻子,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宗旨,堅決打贏水務扶貧攻堅戰,堅持開展水污染防治,堅定推進水務深化改革,為海南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水務支撐。
二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期治水方針和水利部新時期改革發展總基調,推動水務改革發展邁向深入。2015年3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就保障國家水安全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2019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確定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新時期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新時代,我們要緊盯海南水安全問題面臨的形勢變化,正確認識人民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行業監管能力不足的新矛盾,在加快補齊工程短板的同時,重點抓好江河湖庫、水資源水生態、水工程建設運行的監管,統籌解決好當前水務工作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三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服務海南深化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對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快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以完善海島型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為重點,抓緊做好水務項目謀劃落地,大力推進城市供水管網建設改造,加快推進城區供水網絡設施向開發區(園區)、城市新區和近郊有條件的鄉鎮、農村延伸,穩步推進海南工程性、功能性缺水和農村地區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
三、2019年重點抓好的幾項工作
2019年,我們要緊盯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重點補齊4個短板,強化4個監管,推動水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第一,補齊城鄉(水務)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鄉供排水服務保障能力。堅持“城鄉統籌、供排一體、廠網一體、建管并舉、泥水并重”的總體思路,一是統籌推進三亞、東方、樂東、昌江等市縣城鄉供水“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一體化建設進程,為全省提供可復制的成功經驗。二是以繼續打好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戰為重點,年底前要提前完成“十三五”全部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任務,為五指山、白沙、臨高順利脫貧出列提供飲水安全保證。三是扎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年底前完成一批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和污泥無害化處理項目,繼續加快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萬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網330公里。按期完成2018年度10座敏感區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開工全部剩余提標改造項目。同時,大力推動舊城區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在汛前完成10處城市易澇點建設任務。四是按照《海南省污染水體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 年)》,再開工一批城鎮污染水體治理項目。
第二,補齊重點水利工程短板,不斷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一要加緊完善相關規劃。推進《海南水網建設規劃》和《海南水網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批復,組織編制《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水安全保障方案》,啟動“十四五”水務發展規劃思路研究。二要加緊做好項目落地準備工作。要以隨時能開工為標準,提前統籌做好項目可研、實施方案、用林用地和環評手續、資金籌措方案等工作,加快推進樂亞水資源配置工程、牛路嶺水庫水資源配置工程、陵水引乘濟妹、白沙西部供水等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開工。三要加緊推進項目建設。高標準完成南渡江引水、紅嶺灌區工程主體建設任務,推進紅嶺灌區田間工程、五指山新春水庫、三亞西水中調工程及南繁水利設施工程建設進度,啟動江東新區水系綜合整治、龍塘壩改造、南渡江堤防建設等先導性項目,扎實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作,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等。?
第三,補齊水利設施防御災害能力短板,確保江河湖庫安瀾。一要全面完成小型水庫搶險物料堆場、進庫公路、防浪墻建設,加快完善水雨情自動監測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二要加快10個大中型病險水庫及2個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完成海口、儋州、文昌、瓊中4個市縣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三要實施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大江大河中下游防洪除澇及河口綜合整治工程建設,推進中小河流治理、海堤工程建設,實施水毀修復和山洪災害防治項目。
第四,補齊科技和信息化支撐短板,逐步構建海南智慧水網。一是大力開展技術引進和科技合作交流,推進院士工作站建設,積極發揮院士工作站平臺作用,吸引高端人才來瓊開展水生態空間管控政策研究等重大水問題課題研究和咨詢;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水環境監測中心,繼續與氣象局聯合舉辦南海風云論壇,探索建設海南水文水資源科學研究機構。二是優化水文站網,補充完善部分重要開發區、防護區、重點鄉鎮水文站建設,積極推廣駐測、巡測和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水文測驗方式。水情會商系統、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管理系統、地下水監測系統全部投入運行。三是利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空間、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工程等信息采集,初步構建智能感知體系,建立水務管理數據庫,整合現有信息平臺,搭建海南智慧水網綜合平臺,為實現管理一體化、監控可視化、信息規范化、資源共享化、決策科學化夯實基礎。
第五,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監管,以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為突破口,嚴守海南資源利用底線。深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抓好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繼續推進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取水許可管理,把水資源論證作為產業布局、城市建設、區域發展等規劃審批的重要前置條件。加強飲用水源地管理,抓好城鄉重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質監測、評價。在赤田水庫等流域開展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建立水權分配和轉讓制度。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出臺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獎補辦法,探索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完善用水計量設施。推動規劃城區、產業園區、風景旅游區再生水設施和公共場所、新建住宅小區直飲水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海水淡化綜合利用,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保護,支持三亞等海綿城市建設。開展節水公益性活動,發揮階梯水價的市場引導作用,培養公民節水護水意識。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