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問題
1、養殖污染嚴重。南南段畜禽養殖年污染若不得到有效控制,易造成環境污染,給斷面水質造成影響。尤其在繞城高速以南和后山家子溝沿線的養殖戶,對伊通河和后三家子溝水質污染嚴重;
2、入河生活污水污染較嚴重。農村生活污水排污口帶入大量氨氮和有機物,是下游斷面污染物負荷的重要來源。因此要保證水體水質達標,必須對生活污水特別是沿河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有效處理;
3、土地面源貢獻明顯。土地面源對入河污染負荷量的貢獻量占COD入河量的61%,氨氮的43%,是降雨期間河流污染負荷的重要來源之一;
4、部分河段淤積嚴重。伊通河主干、后三家子溝、靠邊王支溝、靠邊王溝、均未按規劃斷面拓寬,局部河段垃圾和淤泥堆積嚴重,向水中釋放污染物,亦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技術方案
污染負荷分析結果表明,沿岸農業面源是導致河道黑臭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河道水體氨氮超標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農田地表徑流污染和村鎮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由此可見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是解決河道黑臭問題的根本。隨后通過主河道及支流進行治理,恢復其生態功能,同時兼顧其景觀功能以及滿足水利防洪要求。
治理效果
伊通河凈月區流域在6.20環保督查中順利過關,得到了督查組專家和凈月區領導的高度贊賞。連續水質跟蹤檢查結果顯示,隨著工程實施水質不斷優化,水質逐漸向好。
三、長春西湖流域
流域概況
長春西湖流域,屬黑龍江流域第二松花江水系,其主要水體西新水庫為攔蓄伊通河支流新凱河支流西新開河蓄水而成的小I型水庫,主要功能有灌溉、沉淀污染物、防洪等。流域內除主要水體西新水庫外,還包括水庫民豐溝、西新河、大隋溝、興隆溝、雷家溝和大劉溝等支流組成河道總長約31.2 km,以及紅旗水庫、興隆水庫、大劉水庫及大隋水庫,流域面積為66.3 km2。其中錦江公園、同心湖(大隋水庫)、雷家溝(汽開段、綠園段)、西新水庫五處水體被列為黑臭水體。
治理難點
1、污水收集率低,管網建設滯后
西湖流域屬于城郊結合部,約50%規劃排水管網未建設,初步估算約5萬m3/d污水直排。
2、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低,入河負荷大
目前,該區域已建成西郊污水處理廠,現狀規劃處理規模為15萬m3/d(常年處理量為8萬m3/d);已建成西部污水廠,現狀設計處理規模為10萬m3/d(常年處理量為3.5萬m3/d)。目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仍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B標準,直接排放入河會給水體帶來較高污染負荷。
3、河道排水能力弱、水系連通性差
西湖流域河流除西新河滿足20年一遇防洪標準外,其它河段如大隋溝、大劉溝、興隆溝及民豐溝防洪現狀僅為5年一遇,低于《長春市城市防洪規劃(2015-2030)》中的防洪標準,多數河流堤防不連續、標準低或無堤防。
4、河岸帶破壞嚴重,河流自凈能力差
西湖流域河流及湖庫存生態空間不足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河道自凈能力及景觀效果。在河道內,非法亂占灘地耕種,亂建建筑物,致使行洪河道變窄,最終使河道生態退化,自凈能力減弱,這是是嚴重影響西湖流域在生態空間方面的主要問題。
5、項目征收難度大
西湖流域項目自中標以來,征收工作啟動相對緩較晚,且拖動速度也較慢,主要是征收資金及土地性質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前期調研
技術方案
控源截污—截污納管:本工程共存在3處點源污染,存在旱季流污水現象,其中兩處已由屬地進行排查并整治完成,剩余一處同心湖東北側吐口為汽貿城污水下游無出處,排入雨水暗渠,采用節流方式進行截留至既有市政污水管線中,最終排入西郊污水處理廠。
控源截污—面源污染:本工程匯水面積內垃圾進行清運,送至垃圾填埋場,對水體內漂浮物清理,同時劃定禁養區,并對附近旱廁進行拆除。
內源治理—清淤疏浚:本工程內源治理方案為清淤疏浚,對水體采用絞吸船+機械清淤方式,對湖體淤泥進行清除,對于重金屬不超標的淤泥晾曬后用于綠化用土,對于重金屬超標部分淤泥外運,采用固化、衛生填埋方式處理,清淤完成后將有效緩解內源污染問題。
生態修復—水動力提升設備:針對于同心湖為獨立水體,水體流動性差,擬布設8臺太陽能曝氣機以及2臺太陽能水泵提升西湖流域各湖庫水動力,提高水體的溶解氧含量,增強水體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削減水體氨氮污染等。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