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山東省政府同意,12月1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發布《山東省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和《山東省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印發山東省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魯政辦字〔2018〕230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作戰方案(2018—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18年11月30日
山東省打好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攻堅戰
作戰方案(2018—2020年)
一、面臨的問題
(一)部分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不高。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設立不規范、隔離防護設施設置不健全;部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存在工業企業、旅游餐飲等違法建設項目;個別飲用水水源地受上游農業面源污染和汛期強降水等多重因素影響,存在水質超標現象。
(二)南水北調沿線水質不穩定。城郭河、洙趙新河、東魚河等河流多次超標,南四湖、東平湖等湖泊部分斷面時常超標,主要超標因子轉變為氟化物、總磷。環境管理精準度不高,部分人工濕地水質凈化效益不明顯。
(三)環境風險隱患仍需整治。部分飲用水水源地及南水北調沿線仍存在工業、航運、道路及管線等風險隱患,風險預警監控體系尚未有效建立,應急處置能力亟待加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及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飲用水水源和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為導向,堅持飲用水水源地城鄉統籌、分級管控、屬地管理,全面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立、治”重點任務,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堅持調水沿線河湖統籌、分類防治、精準管控,健全流域治污體系,全面深化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防治;堅持風險防控與應急管理并重,完善預防、預警、應急三大環節,有效防范重要飲用水水源和南水北調水環境風險,著力提升水環境安全保障水平,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范圍。本方案的范圍為全省各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以下簡稱城市水源地)、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以下簡稱城鎮水源地)、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在1000噸以上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以下簡稱農村水源地),以及南水北調沿線棗莊、濟寧、泰安、萊蕪、臨沂、菏澤等6市(以下簡稱南水北調沿線6市)全域。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穩定,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城市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三類比例高于98%;南水北調沿線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不低于83.3%,省控重點河流消除劣五類水體,南水北調東線供水水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重點任務
(一)持續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1.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對新建城市、城鎮及農村水源地,應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等相關要求及時劃定水源保護區,現場勘界定標,明確保護區邊界范圍,加強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因取水口變更、水文條件變化或技術要求變化等原因,確需調整已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應結合當地供水實際,在詳細調查污染源分布、補徑排特征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應急或備用水源建成后及時劃定水源保護區。(省生態環境廳牽頭,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攻堅任務均需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不再列出)
2.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和隔離防護設施。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設置。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在水源保護區界線頂點、重要拐點、陸域水域交界處等位置,或者人群易見的道路、地標等位置設立保護區界碑、界樁;在人群活動密集的路口、取水口、道路等位置設置保護區宣傳牌;在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的主干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線旁的道路進入點和駛出點,設置道路警示牌。2018年年底前,完成城市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設置;2019年年底前,完成城鎮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設置。按照國家要求,加快城鎮及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設置。加強巡查、維護,保持界碑、界樁、宣傳牌及交通警示牌狀態完好。(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牽頭)
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設施建設。按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要求,對一級保護區周邊人類活動較為頻繁的水源地,設置物理隔離防護設施,條件允許的完全隔離;對水源保護區內有高速公路等道路交通穿越的水源地,采取建設防撞護欄、集中排水設施等措施;對水源保護區內存在輸油、輸氣管道穿越的水源地,采取防泄漏措施。2018年年底前,完成城市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2019年年底前,完成城鎮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按照國家要求,加快城鎮及以上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隔離防護。加強隔離防護設施的管理維護。(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
3.大力推進環境問題清理整治。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各市針對已排查出的100個城鎮及以上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地的1012個環境問題和飲用水水源地專項督查交辦的環境問題,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明確具體措施、任務分工、時間節點、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建立銷號制度,對已完成整治問題及時核查銷號,每月將整治工作進展向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報送并向社會公開。2018年年底前,完成城市水源地各類環境問題整治;2019年年底前,完成城鎮水源地各類環境問題整治。各市在已有環境問題清單和專項督查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核查是否仍有漏報問題,對漏報問題及時建立臺賬,立行立改,2019年年底前完成。(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牽頭)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