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治理伊通河,強化水源地綜合治理,加大對飲馬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持之以恒的水污染治理,極大地推動了長春水環境改善。
日前,從市環保局獲悉,全市1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已有17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75個黑臭水體已有72個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河流水質大幅度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全市20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中,已有17個完成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3座在建污水處理設施正在抓緊施工;19座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中,已有17座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與2016年同期相比,2018年1月至10月,伊通河楊家崴子斷面(出城)COD和氨氮指標改善比例分別為49.2%、70.7%;伊通河靠山大橋斷面(出境)COD和氨氮指標改善比例分別為11.8%和18.5%;飲馬河靠山南樓斷面COD指標改善比例為19.9%。
深入開展伊通河綜合治理工程。長春市對伊通河進行全流域整治,初步實現城市功能、城市水環境質量、城市文化、群眾滿意度全面提升。完成了截污納管120公里、治理吐口122個,解決直排污水13.97萬噸。完成了14座調蓄池主體工程、3個人工濕地(氧化塘)等試驗段工程。全市75個黑臭水體已有72個基本消除黑臭,剩余3個年底前可完成,長春市被評為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同步推進流域棚戶區改造,累計征收住宅1.4萬戶、工企99家,既為治理工程提供空間,又解決了棚戶區和散亂污企業排污問題,帶動了沿岸人居環境改善。
全面啟動飲馬河水質改善工作。編制了《長春市飲馬河水污染治理和水體達標總體實施方案》,成立了綜合治理專門機構,協調督導推進流域治理工作;將飲馬河沿線8條干支流、9個行政區劃分為24個控制單元,設置了31個水質監測斷面,逐月通報各斷面水質監測結果;33個重點工程項目中,11個項目已經完成,21個項目正在建設,1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深入落實河(湖)長制。聚焦水污染治理“管”“治”“保”有序銜接,長春市全面建立了“河長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縱深推進河長制。各級河長累計巡河7000余次,累計清理河道生活垃圾、柴草垛、旱廁、廢棄物等7174處,清理涉河垃圾12.56萬立方米,基本實現了河岸無垃圾堆放、河面無漂浮物。通過河湖岸線治理行動,進一步加強河湖管理。
積極開展水源地綜合治理。近年來,長春市不斷強化對石頭口門水庫、新立城水庫水源一級保護區進行綜合治理,一級保護區內1260公頃農田實現休耕,有效降低了化肥、農藥等農業面源污染;水源一級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全部清理關閉,拆遷103戶房屋及附屬設施,依法關閉搬遷15戶企業。關停了水源二級保護區內13家采石場、6處采砂場、36家餐飲戶、112家養殖戶。年初上報生態環境部需要整改的25個問題,已完成整改24個,剩余1個本月內完成。實施新立城水庫、石頭口門水庫規范化建設,年底前將建設防護圍欄181.2公里,對水源一級保護區實施封閉管理,隔絕一切與水源保護無關的活動。兩個水源地庫區水質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