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2016年全省14個防控區域的60個重金屬監測斷面中,仍有13個斷面重金屬年均濃度超標。(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推進)
(一)統籌推進重金屬治理工作。在省環保廳《湖南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2017年11月21日,省有色金屬管理局印發了《湖南省有色金屬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修訂稿)》;2017年12月27日、29日,省環保廳先后印發了《資江流域銻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土壤治理與修復“十三五”規劃》,明確了對重金屬治理“摘帽一批、提升一批、控制一批”的總體思路,湘潭竹埠港地區繼續開展企業關停后的場地清理及土壤修復工程;株洲清水塘地區加快推進涉重企業的搬遷改造,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和優化布局,開展污染場地修復工作;衡陽水口山地區、郴州三十六灣及周邊地區、婁底錫礦山等地區加大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防控,控制累積性環境風險。
(二)扎實開展重金屬監測工作。進一步完善重金屬污染防控斷面常規監測體系,省環保廳2018年7月印發了《關于做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金屬管控斷面監測工作的通知》,在“十二五”原有的60個重點防控區重金屬監測斷面的基礎上,新增36個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金屬監測斷面。組織開展了湖南省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域水質監測工作,每季度發布專報,并對各斷面歷年水質變化趨勢及超標原因進行了分析。通過對2018年一季度59個數據上報齊全的重金屬污染防控區域監測斷面分析,超標斷面主要分布在長沙瀏陽市七寶山、衡陽常寧市、邵陽邵東縣、益陽桃江縣涉砷銻地區、郴州三十六灣、婁底冷水江市、永州東安縣、懷化溆浦縣及湘西“錳三角”區域。
(三)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省環保廳印發《關于報送防控區重金屬監測斷面超標問題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超標斷面所在市州根據《湖南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資江流域銻污染整治實施方案》《土壤治理與修復“十三五”規劃》等,于2018年3月底上報由市州政府批準的整治實施方案,研究出臺“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資江流域銻污染整治實施方案”,明確各市州政府、各有關部門的職責,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在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屬污染防治方面的主體責任。
(四)加快推進土壤及重金屬項目儲備庫建設。加強土壤及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監督管理,采取月調度和年督查相結合的方式,督促專項資金項目實施,項目實施情況納入省政府對市州政府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度考核;督促完成2010年至2016年已下達環保專項資金未驗收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將嚴重滯后的項目納入“夏季攻勢”任務清單,并開展專項督查。突出風險管控,加大對超標斷面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省級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建設。
(五)各市州大力開展整改。長沙市制定了《瀏陽市寶山河市控斷面錳超標問題達標整改工作實施方案》,圍繞近期和中期整改目標,全力推進錳超標問題達標整改工作。郴州市編制了《甘溪河-陶家河流域遺留廢渣處置和生態修復方案(2018-2020年)》《郴州市東河水質達標實施方案》,目前甘溪河流域項目推進順利,甘溪河流域共獲得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資金項目12個,其中11個已完工;針對柿竹園有色金屬產業園歷史遺留的尾砂滲水超標導致秧溪橋斷面超標問題,高新區正在制定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益陽市累計關閉涉銻企業19家,無害化處置了6000多噸含重金屬廢水、6800多噸涉重廢渣;完成松木塘鎮石煤礦點治理項目和久通銻業的污染治理。對益陽華昌銻業有限公司制定了《益陽原銻品冶煉廠歷史遺留含重金屬廢渣污染綜合治理工程設計方案》,正抓緊對15.9萬噸廢渣進行處置。婁底市完成了炭家灣片區等13個廢渣綜合整治項目,對約3420萬噸歷史遺留廢渣進行了綜合治理;1個廢渣綜合整治項目正處于施工掃尾階段。錫礦山地區已治理完成和正在治理的廢渣達3630多萬噸,2017年,青豐河萬民橋斷面砷、銻濃度平均值比2012年同期分別下降了90%、65.7%,漣溪河民主橋斷面砷、銻濃度平均值比2012年同期分別下降了38.9%、79%。邵陽市針對銻超標的主要原因(上游龍山地區銻本底值高而龍山河和西洋江流量小),制定龍山河整治方案,新邵縣內非法涉銻企業已全部關閉到位,申報了松華冶煉廠歷史遺留問題的恢復治理項目,邵東縣龍潭水廠已關閉。懷化市溆浦縣針對龍王江流域斷面超標問題制定了專項整治方案,責令溆浦辰州礦產、浩峰礦業開展整治,對歷史遺留的廢渣開展治理項目的申報,目前銻檢測已穩定達標。永州市制定《東安縣防控區監測三斷面銻超標問題的整治工作方案》,關閉了紫云礦區的所有礦山,封閉礦洞103個,黃泥洞礦區封閉礦洞200個。東安縣黃泥洞(紫溪)重金屬污染防治工程項目2017年8月已全面完工,2017年10月已通過湖南省環保廳驗收。張家界市相繼實施礦渣、廢水治理工程,2011年—2017年,先后投資8000余萬元實施了四期共6個廢渣、廢水治理工程,當地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六十、郴州市有大量含重金屬廢渣簡易堆存在山體、河道中,長期未得到妥善處置。(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推進)
郴州市編制了《甘溪河-陶家河流域遺留廢渣處置和生態修復方案(2018-2020年)》,明確了轄區流域的遺留廢渣處置和生態修復任務。加大甘溪河流域治理項目推進力度,臨武縣編制《臨武縣甘溪河綜合整治水體達標方案》,截至2018年3月,甘溪河流域獲中央、省資金支持的12個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中,除甘溪河兩江口至浸槽項目一、三、四標段外,其他所有項目均已完工。清理處置尾砂近600萬立方米,三十六灣礦區及甘溪河老橋至新橋段歷史遺留尾砂基本得到有效處置,有效改善甘溪河流域生態環境,甘溪河老橋水質大幅改善。2018年,縣財政投入1億元,啟動甘溪河兩江口至浸槽項目一、三、四標段、湘江源頭三十六灣礦區遺留廢渣治理工程、臨武縣甘溪河浸槽至出境斷面沿岸廢棄尾砂清理安全處置工程等項目。嘉禾縣陶家河流域治理完成了可研、設計、環評前期費用財政評審工作和招標、地質勘察測量等工作,目前已開始實際工程治理。桂陽縣陶家河流域麻地電站淤積物清理和無害化處置工程及桂陽縣陶家河流域祖山電站淤積物清理工程和無害化處置項目已經入項目庫。
六十一、婁底市有大量含重金屬廢渣簡易堆存在山體、河道中,長期未得到妥善處置。婁底錫礦山地區積存混合砷堿渣超過100萬噸,僅有的砷堿渣無害化處置中心,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推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