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同時也提出,江西水務城鄉供水一體化在推進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政府企業和用戶三者之間運營結合點的問題。如何在三者之間找到契合點,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需要在實踐中長期探索改進。其次是如何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的問題。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高,管網維護難度大,農村管理人才欠缺,因此企業投資回報的周期較長,如何實現長期發展并取得效益是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
龔禮明:智慧水務協作常熟城鄉一體化供水
常熟中法水務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龔禮明分享了城鄉一體化與智慧化在常熟供水管理中的實踐。
常熟的水源是長江水,供水能力在87.5萬噸/日左右,管網總長度為12000km,大于DN100有3300km,服務人口230萬,水表戶數52萬。全區的產銷差大概16%,鄉鎮的產銷差約為12%。
常熟城鄉一體化供水發展歷程
龔禮明認為,城鄉一體化供水的鄉鎮管理有幾個重點。首先是產銷差的管理,常熟中法水務采用區域考核,績效同行的原則,并實行分區監控,分區測漏;同時建立漏損分析平臺,及時發現區域漏水情況,實現漏點區域可控、檢漏范圍縮小、自查與外委相結合。第二是資金回收的問題。資金回收,資金回收率全部考核到個人,確保抄表準確,同時支持微信、支付寶、銀行、超市代收等多種方式收費,便利服務客戶。第三是智能抄表。利用手機進行抄表,數據實時上傳,發現異常水量及時拍照,有利于周期結算水量,保證產銷差數據更真實。第四是工單管理。一系列的創新模式陸續向鄉鎮推行,如0A辦公系統、GIS、呼叫工單等等,使鄉鎮營業所管理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達到了鄉鎮與城區管理模式無差別。
龔禮明介紹了智能水務的一些應用實踐。龔禮明表示,常熟中法水務智能水務的架構分四塊,第一個是底層的基礎架構,第二個是業務系統,第三個是數據中心,第四個是智能運營分析平臺。智能水務的業務應用層級分為智能運營,智能物聯,智能運維,智能管網和智能客服五個部分。
龔禮明重點介紹了生產運行、智能管網和智能物聯這三塊內容·。智慧水務的生產運行包括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分析,即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抽取、轉換和整合后,對數據進行圖表的總結和分析,進而進行各項目標、指標、模塊的分析。
智能水務的智慧管網包含客戶服務,抄表系統,水利模型,運行監控(水廠、二次供水、管網監測、水質)等。龔禮明表示,常熟作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的試點城市,智慧水務是其中很重要的應用之一。常熟水務與政府、規劃局、主管局對接,利用航拍圖、電子門牌等技術,實現各方數據實時聯動。智慧管網在移動端的應用使得管網二次供水,水廠運維,客服的數據等信息都可以在APP上顯示,達到“一機在手,信息綜合展示”的效果。
此外,智慧管網還可以實現搶維修、關閥分析與停水通知的聯動應用,水力模型分析,以及管網數據統計與分析。下圖是常熟的水利模型分析。如圖顯示,藍色代表水量充足,紅色代表水量達到預警值。龔禮明表示,接下來常熟中法水務的關注方向將聚焦相應區域。
智能物聯的應用技術一是窄帶物聯技術,二是消火栓智能監控技術。常熟中法水務開發了一套系統,對全市所有的消防拴進行在線監測,報警實時監控,機器維護信息采集,工單派發和管理。龔禮明提到已經在常熟安裝的智能消火栓產品,它采用了物聯網通訊,北斗定位, 跟消防大隊是聯動,實現了防控報警系統的升級。數據層面是利用了公司搭建的云架構數據庫,啟用SAAS服務,實現實時查詢。
龔禮明總結道,城鄉供水一體化是水行業發展的趨勢,常熟作為城鄉供水一體化踐行的先行者,也作為供水行業引入外資并取得運營相對成功的案例,目前正積極參與政府供排水一體化改革的進程,并取得實質性的推進。
供水行業關系到國計民生,該行業發展的好壞,直接對國家實現宏偉藍圖的目標帶來直接影響。目前全國水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還是比較明顯,這其中有地域差異也有思想認知的差異。一方面,供水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二方面,供水行業本身也要加強自身努力,用實干加創新,實現供水行業的全面發展。
趙向陽:佛山水業因地制宜,城鄉供水一體化兩大模式成功落地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