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逯元堂:村鎮環境整治領域如何通過創新降低財政支付壓力

時間:2018-06-19 08:5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艷茹

評論(

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已成為當前國家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早在2008年,財政部與環保部就成立了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置等;近幾年,習近平總書記針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6月14日,在2018(第四屆)環境施治論壇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表示,農村環境保護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

image.png

一、農村環境形勢嚴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中的短板

逯元堂提到,農村環境保護環境啟動了十幾年,從2008年到2017年累計投入達400多億元,同時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共支持了約13.8萬個行政村開展環境整治的工作,對促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村環境治理設施建設逐步完善,2016年,建制鎮污水處理廠3409座,污水處理能力1422.8萬m3/日,污水處理率達到53%;生活垃圾中轉站3.3萬座,環衛專用車輛12萬臺,垃圾處理率達到86%。

image.png

行政村污水垃圾治理相對緩慢,與城市、縣城相比,污水垃圾等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城鄉之間公共服務未實現均等化。東中西部垃圾覆蓋率也呈現不均衡態勢,據有關數據顯示,東部地區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率分別達到84%、34.1%,中部地區達到50%、13%,而西部只有47.9%、12.4%,可以看出區域之間也存在公共服務不均衡的現象。

image.png

“結合當前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齊短板的要求,農村環境治理作為短板中的短板,需要花大力氣去解決。”逯元堂總結。

二、完善體制機制是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關鍵,要著力強化兩個維度的合力

逯元堂認為,在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不管是縱向的各個層級之間還是橫向的部門之間,界限、責任如何劃分,相關法律中并沒有明確。農業部在建設美麗鄉村,環保部在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從不同的領域在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此外,還有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組織領導機制、責任落實機制、工作協調機制、運行保障機制、監督考核機制不夠健全。結合調研,逯元堂提出了改進方向:要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黨政領導的責任,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建立目標責任制,明確各個部門在推進農村環境整治中的職責;需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作,明確部門職責;要加大資金投入,建立運營維護的長效機制,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

此外,逯元堂提到:“調研發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環境保護影響較大的村莊,其村容村貌、整體環境保護水平都好于其他村莊。” 如在江蘇省黃龍峴村,在基層黨組織帶領下,建立了環境友好的“村規民約”,堅持村集體“一事一議”和村務信息公開,全體黨員每天定時義務拾撿垃圾,起到良好表率作用。因此,逯元堂建議,要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三、實行因地制宜是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的基礎,推行差異化的適宜技術

在調研中,有一些地方在地頂層設計環節,與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脫節。逯元堂介紹,一是需求脫節,比如西部農村或者干旱地區的農村,上了大量設施后,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二是模式脫節,部分村莊照搬“村收集、鎮運轉、縣處理”模式,導致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運維成本非常高,影響了項目實施的可持續性;三跟規劃脫節,因為農村事情確實非常復雜,跟城市的污染治理不同,有些地方在推進的過程中,未考慮城鎮化進程、撤鄉并鎮等因素,造成實際發揮的環境效益有限。

在處理技術方面,逯元堂指出,部分地區在過于追求技術高大上。“因為農村污水治理沒有排放標準,很多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按照城市污水治理的要求,要求達到一級A,甚至地表IV類,導致成本非常高。全靠政府投入去運行,往往造成財政支出難以承受。有的地方大力推進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沒有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相結合的技術模式。”

針對上述問題,逯元堂認為,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是未來農村環境治理技術的發展方向。針對農村環境治理中的運行維護難點,一些資源化,一些減量化的技術能夠形成新的收益渠道,還能夠降低能耗、物耗。應進一步加大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泥、畜禽養殖污染物、 農作物秸稈、廢礦渣等不同領域的減量化、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力度。

此外,逯元堂提到,因地制宜是提高環境治理效率的基礎。“要充分考慮當地的人口流動情況、經濟發展水平、地形地貌、村莊分布特征等,綜合考慮污水治理適合采用集中式的還是分散格式。比如對于城市周邊,城中村離縣城比較近,完全可以實現跟縣城或者城市污水治理設施的同建共享,這就需要去完善管網;對于人口比較密集、經濟相對發達的村莊,就可以考慮集中化的處置模式;對于一些人口比較分散、經濟不夠發達、相對干旱的地區,可能要考慮一些分散式的技術,甚至通過無動力,微動力的模式降低成本,項目才能夠持續地運行。

四、強化按效付費,推行PPP模式是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徑

國家大力推進PPP,距今已有四五年時間,在農村也做了大量PPP項目。逯元堂認為,PPP模式是提升治理效果的重要途徑:“PPP模式強調了建設和運維的整體性。大多項目過于注重建設,輕運營維護,環境效果難以發揮。而采用PPP模式,以運維效果導向來對社會資本進行考核和付費,會大大提升治理的效率。現在對規范采取PPP模式要求不斷嚴格的情況下,應充分發揮好PPP模式在農村環境治理中的作用。。”

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強化產業技術支撐是推進農村環境治理的重要舉措。逯元堂認為,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關鍵是要真正落實到農村環境治理效果中,要探索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又能達到預期的環境治理效果,培育真正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為目標的市場主體。

12

編輯:李艷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