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對中國的貸款項目開始于1981年,項目涵蓋扶貧、農業、水利、林業、教育、環境保護、能源、城市發展等領域。在途項目超過100個,對應貸款額度超過100億美元。近年來,針對村鎮污水治理領域,世界銀行給予了高度關注,并在中國提供可持續的村鎮污水收集與處理服務。近日,在2018(第四屆)環境施治論壇中,世界銀行高級供排水專家秦剛向與會人員分享了世行在華村鎮污水項目的實踐經驗。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世行貸款項目的特點
世界銀行是全球最大的多邊開發機構,也是聯合國的組成機構,總部在華盛頓,中國局在北京。世界銀行有兩個目標,一是消除絕對貧困,二是促進共同繁榮。
秦剛介紹,世界銀行貸款項目是成果或者目標導向的項目。一切建成的基礎設施,皆是產出。投放到整個項目周期中,就是建成了多少管網,建成了多少污水處理廠。但建成只是世行愿景的第一步:項目實施結束時,必須見到成果,且在項目的生命周期內,成果必須能夠持續下去。項目成果包括服務越來越多的用戶,以及擴大污水收集及處理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在這些階段目標之上,最終的目標是改善水環境。
中國村鎮污水處理領域面臨的挑戰
通過系統分析,秦剛認為,中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領域面臨的挑戰,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地域特征,跟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社會發展水平、當地文化習俗,以及政府的認知等有著強烈的相關性。
比如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稀疏,地理環境和氣候嚴酷,尚未具備村級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條件。因此,一般情況下,世界銀行在西部省份的農村治理項目會首先把室內跟室外的廁所、化糞池建好。秦剛介紹:“我們在四川和陜西進行的西部供水健康項目中,有一部分工作就是教農民如何正確洗手,從而降低疾病發病率,這些社會績效也是能算出來的?!?/p>
在東部省份,經濟比較發達,人口密集,能夠建設集中的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世行在這些地區的主要目標是關注機構和服務的長期可持續性。但目前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排放標準直接套用城鎮標準、不關注運營維護、污水處理費難收集、機構角色不明確等。
中部省份已經開始建設集中的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但接戶率不高,也有一些不合適的技術導致污水廠失敗的案例。由于時間、經驗和財力的不足,一些工作不夠連續,會出現某個縣建設了污水廠,但管網沒有形成配套。
秦剛總結,從世界銀行角度來看,中國農村污水治理領域有明顯進步。第一,政府近年來持續加大村鎮污水處理領域的資金投入。第二,政府現在也逐漸重視考核,不僅考核產出,也考核成果。與此同時,在這一領域,中國也面臨重大挑戰:首先,中國村鎮污水處理起步晚,各省邊實踐邊探索,付出了不少學費和代價;其次,考核時間太緊迫,地方沒有充分時間調研籌劃,時間表太緊的話,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一般規律,投資的效率和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世界銀行的中國項目經驗
從80年代開始,世界銀行在中國農村供排水領域做了大量項目,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秦剛將其總結如下:
在規劃及政策層面,應樹立提供村鎮污水收集與處理服務的理念,不管在城市,不管農村,最后需落實到服務上,而不是建設了多少廠。所以相應的機構安排與資源配置,也要圍繞著服務,而不僅僅是建設。規劃及政策的制定,也需預先考慮運維服務商及用戶(農戶)。目前,政府在規劃層面,至多考慮到運維商,而關于農戶的習慣、要求、支付能力,甚至包括他的禁忌跟習俗的考慮,都較為缺乏。
在技術及標準層面,應確保需求預測(投資規模)不偏離實際。農村污水處理排放標準,決定了項目的技術方案、建設投資、運維成本、財務分析、污水費及政府補貼水平,是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要跟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相契合,不是越高越好;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要采用造價低、建設及運營成本低、操作簡單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技術上的“百花齊放”不利于運維。
在實施層面,世界銀行的項目非常關注污水管網的接戶,接戶是維持處理站正常運行的關鍵。不管項目建設跟運營單位是誰,污水管接戶政府都要深度介入。如果政府把接戶的事都給運營方和社會資本方,對于政府來講是沒有盡責的。另外,社區的參與非常重要。秦剛總結:“從世界銀行的經驗來講,做農村污水項目一定要下笨工夫、苦工夫。農村的項目點多面廣,不管是設計單位還是服務單位,總想走一些捷徑。世界銀行項目至少30幾年經驗證明走捷徑最終是要失敗的?!?/p>
世界銀行近年在中國的農村供排水項目
近十年,世界銀行做了很多農村供排水項目。秦剛挑選了幾個典型案例,與參會人員分享心得。包括浙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及飲水工程建設項目、西部農村供水項目、寧波新農村發展項目、江西城鄉供排水綜合項目、四川德陽供排水項目。
浙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及飲水工程建設項目是世行為浙江省選定市縣提供的可持續的農村供排水服務。投資共4億美元,其中世行貸款2億美元,地方配套2億美元,地點位于安吉、富陽、天臺、龍泉四縣市區超過20個集鎮,500個自然村,受益人口超過100萬。
項目準備階段是在2013年,那時,浙江正在進行無農村污水運動,由農辦牽頭,但沒有農村污水排放標準,遍地一級A/B標準的處理站;重廠站,輕管網;重建設,輕運營;水價低,且運營資金不足;機構能力不足。所有問題都擺在面前,怎么處理?秦剛介紹:“項目建設的時候見招拆招,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我們跟浙江省環保廳進行了連續半年的溝通,出臺了項目自己的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限值。技術方面,按照自然條件、地理分布、人口分布,制定技術路線。社區參與方面制定硬指標,任何一個村莊想進世行的盤子,都需要村莊大部分村民同意。”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