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4年,博天環境開始做BOT、PPP項目,資產管理的概念更加明顯。因此將愿景中“項目管理能力”改為“資產管理能力”。隨著政策的不斷驅動,環境企業的責任范圍也越來越大,博天環境最后決定將愿景定為“通過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不斷擴展產品、服務和資產管理能力,把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
在趙笠鈞看來,“生態”最能夠代表以“水”為核心的業態,在企業目標逐個完成后,博天有了更遠大的目標,不僅局限在國內的市場,而是勵志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一個企業的愿景在不同的階段也會做相應的調整,愿景是自我的夢想,有夢想才能看見未來的自己。
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
“天道”是要利他的,企業的使命必然是要做對他人有利的事情,博天的使命因此定為“構鑄天人合一的美好環境。”
這個使命是趙笠鈞一開始就寫下的。他認為,改善環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而不是一個純粹的環保主義者。構鑄天人合一的美好環境,是博天的責任,也是博天努力的方向。
精進、創新、包容、感恩
共享價值會深入到團隊的每一個人。人的能力可以分為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博天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首先關注的是核心能力,這是人本身的核心要素。專業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個人的核心能力卻很難改變。
共享價值觀包括,精進、創新、包容、感恩。其中,“精進”是從佛教中來的,就是要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佛教中分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是追求自我的涅槃,但要成佛需要大成佛教。如果要做到大乘佛教,就要做到佛教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止觀)、智慧(般若)。要有智慧的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然后將這些有智慧的傳遞。
趙笠鈞強調,共享價值觀更多的是考察人是否合格,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擁抱變化。
一個企業如果有遠大的發心,在出發的時就要樹立天道
博天環境的經營理念在2005年就已經確定,服務客戶是永恒的主題;以人為本是成功的關鍵;追求卓越是堅定的信念;不斷創新是發展的源泉;持中守正是存續的保證。
前面四句話是有一定遞進關系和邏輯關系的。服務客戶是永恒的主題,強調的是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客戶是要靠人的,所以要以人為本。服務客戶就要有標準,所以追求卓越是堅定的信念。客戶的需求又是不斷變化的,所以要求企業要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
趙笠鈞始終堅信,一個企業如果有遠大的發心,在出發的時候就要樹立天道。博天會根據發展的不同階段,判斷責任的擔當,然后不斷做出調整。
服務客戶是永恒的主題。趙笠鈞認為,政府和市場的力量,不是疊加關系。市場形勢好的時候,政府就少作為;市場形勢不好的時候,政府就會有相應的政策支持,要保持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但產業就會出現不可預期的周期性波動,所以博天就確定了雙輪驅動的概念。
2008年開始,工業領域的項目成為博天高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但2013年,趙笠鈞提出了企業要贏時思變,所以即使是在煤化工領域發展勢頭正好的階段,博天依然提出要做出改變。從2014年開始,博天在海南、武漢等地區,就開始提出變革,簽訂了多個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項目。2014年以后,博天也用項目合同額證明了戰略選擇的正確。
趙笠鈞認為,一切戰略選擇都要服從于戰略判斷。即使在上市的關鍵時刻,博天依然堅守著這一原則。
2014年5月,博天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上市審批材料,復星提出希望以6.8億入股博天。在贏時思辨的戰略思維引領下,趙笠鈞力排眾議,說服股東決定先將上市材料撤回,接受了復星的入股。雖然這次投資,讓博天的上市資料推后6個月才又一次提交,但復星的入股,卻為博天帶來了巨大的業務增長。
博天為什么總能快速地切換各種業務?趙笠鈞認為,是戰略思考帶來的企業飛速發展。博天只為對的客戶服務,只有對的客戶才能真正給企業帶來價值。為一個高標準的客戶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的得到提升。趙笠鈞介紹,博天在選擇客戶時,一般選擇行業內的前五大龍頭企業,為這樣的客戶服務會幫助拉升企業的水平。
趙笠鈞介紹,2015年以前,每年來自5大客戶的收入占到博天全年收入的80%以上。而老客戶能帶來的價值,又遠遠超過開發一個新客戶的價值。因此,博天也一直注重對服務品質的追求。因此,即使在老客戶占比保持穩定、五大客戶占比下降的趨勢下,博天的合同額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
以人為本是成功的關鍵。2011年提出收入百億的目標后,博天提出“要追求有規模的增長”,經歷了人員的快速增長。趙笠鈞坦言,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人員效能的下降。因此,也有人質疑,這樣的戰略是不是正確的。這時候趙笠鈞也強調,真正的夢想要講出來,并且堅定地去執行,要時刻保持戰略的定力。
博天選擇在天津、上海、武漢、廣州、西安等地布局區域中心,找當地最好的寫字樓,用北京的工資標準招當地最優秀的人。這時候也有人擔憂地問趙笠鈞“這樣花錢,值得嗎?”。趙笠鈞說,現在是在構建一個未來的博天,而這些都是未來博天應該有的樣子。那么我們就值得為可能的成功去付出努力。
2014年,博天的付出也逐步開始看到回報。這一年,趙笠鈞向全員發送了一封郵件,指出公司要從“追求有規模的增長”轉入到“追求有質量的增長”。
博天從1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僅僅用了五年時間。趙笠鈞認為,這么快速的增長,必然會出現與博天文化不相匹配的人。2015年,他對團隊進行了調整。一個重大的選擇是博天管理層的全員下崗,重新設置管理序列和專業序列,讓這些管理人員重新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每一個崗位再由7人委員會進行投票表決,其中5個人同意,才能重新入職這個崗位。
2017年,博天的人均效能又回到當初最好的狀態。去年,吳堅加入后,也在繼續強調追求有質量的增長。博天的目標是,到 2020年公司的效能比現在再提升一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