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時代,事物通常是獨立的,事物間的關聯大多是線性的,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確定性的規律。但進入到量子時代,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產生著大量的糾纏,讓生活變得具有很多的不確定性?!?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國環保產業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
當前,有的人看好中國環保,因為政策驅動下有著巨大的市場;而環保行業內的人又感到迷茫,因為在劇烈的變化中產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9月25日,在江蘇鹽城舉辦的“新形勢下中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以《創新驅動未來》為主題,和來自全球26個國家的環保商和近2000位各界人士分享了他所看到的產業問題,以及他以量子思維洞見的產業出路。
在趙笠鈞看來,制度創新帶來的問題與挑戰,正是環保企業家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需要每一個人更富有創新和變革的精神,以量子思維把握未來,以創新驅動越過市場斷崖,改變當前的惡性生態。博天環境正積極地以匠心和創新的堅守,踐行藍色品質,鑄就綠色未來。
以下為趙笠鈞演講內容:
大家好,剛剛聽了幾位來自中美兩國的專家、院士的發言。接下來,我想我們可以試著偏移一下我們今天的環境話題,來談一下我們大家更為熟悉,或者平日感知到的一些問題,讓我們稍微放松一下。
那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叫“創新驅動未來”。談到創新,我想大家首先需要看一下我們正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有人說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量子時代。在以前,我們所處的分子時代是一個物質的時代,后來進入到原子時代,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那現在的量子時代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我認為是:糾纏。
在分子時代,事物通常是獨立的,事物間的關聯大多是線性的,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確定性的規律。但進入到量子時代,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產生著大量的糾纏,讓生活變得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以往一個人做了什么,很難廣泛地影響到其他人,但今天在大量糾纏的交織中,你可能隨手拍的一張照片,發的一個心情,都可能在糾纏中打破個體之間的邊界,一瞬間就成為整個網絡的熱點,在社會上帶來巨大的影響。
所以今天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那我們要怎樣把握到未來?
這個就是關于創新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熊彼特在談到創新的時候指出,創新的本質就是生產要素之間的新的關聯,并由此發現新的機會。
而量子時代更多的糾纏,也催生了更多生產要素的新關聯,當然這就給中國的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多新的變化。比如現在網上都說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購等。為什么說這些是新的四大發明?從數據上看,它們都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中車集團2016年國際業務增長達到40%,高鐵的輸出貢獻巨大。高鐵占到國內客運量的52%;截至2017年8月,中國的共享單車已經覆蓋了全球170個城市;移動支付的終端用戶規模達到4.69億;現在中國的購物,大約有4.7萬億發生在網購中。
這些發明其實并不都是最早出現在中國,也并不是只有中國才有,但為什么中國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
這其實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創新的概念。當年熊彼特提出,創新是來自于兩個方面,不僅有技術的創新,還有制度的變革。大家認為美國是一個很能夠催生創新的國家,但共享單車這個事情上,中國能夠幾乎一瞬間就在各地推出了1000多萬輛自行車,而這在美國這個制度成熟的發達國家是很難想象的。因為作為一個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共享單車為一些人提供了方便,但當車特別多的時候,也會發生比如占用了盲道,影響了盲人享受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政府就會依據嚴格而成熟的制度去管理和平衡對公共服務的需求。
所以美國的創新很多,但大約有80%的創新都是來自于技術創新,而中國有幾乎全球最大的制度彈性,為我們的創新帶來了很多的機會。
剛才大家也說到,中國環保的PPP模式帶來了行業的很多問題,我認為確實如此,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我們的PPP模式可能成為制度創新下的“毒資產”。因為本來借助PPP是希望讓專業的私人公司提供更專業公共服務,但在中國一講到PPP,其中的PRIVATE就被單純地理解為“社會資本”,忘了PPP的專業屬性,也導致現在PPP的業務中,存在“專業缺失、低價中標,履約風險”等等問題,制約著產業的發展。
而PPP成為毒資產的問題,引發了我的一個思考:為什么前面提到的新四大發明,雖然也在燒錢,也在試圖擊敗競爭對手,但是他們卻能帶來用戶的更好的體驗,而環保行業則出現的是低價低質的問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