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全面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認真解決民營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堅決破除各種隱性壁壘。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壯大企業家隊伍,增強企業家信心,讓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盡顯身手。(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全國工商聯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各種侵權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對產權糾紛申訴案件要依法甄別糾正。讓恒產者有恒心,讓投資者有信心,讓各類產權所有者安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快技術、土地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資源類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改革,打破行政壟斷,防止市場壟斷。要用有力的產權保護、順暢的要素流動,讓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競相迸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抓緊制定收入劃分改革方案,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改革個人所得稅。全面實施績效管理,使財政資金花得其所、用得安全。(財政部牽頭,司法部、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規范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債券、期貨市場發展。拓展保險市場的風險保障功能。改革金融監管體制。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證監會、全國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協調推進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改革,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充分釋放社會領域巨大發展潛力。(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財政部、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局、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體育總局、國家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推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二十一)推動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風險總體可控,要標本兼治,有效消除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并重組。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提升監管效能。(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禁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等行為。省級政府對本轄區債務負總責,省級以下各級地方政府各負其責,積極穩妥處置存量債務。健全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1.3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500億元,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平穩建設,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范圍。(財政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審計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和文化等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強化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攻堅期內脫貧不脫政策,新產生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要及時納入幫扶。加強扶貧資金整合和績效管理。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改進考核監督方式。堅持現行脫貧標準,確保進度和質量,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國務院扶貧辦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民銀行、國家統計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能源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開展柴油貨車、船舶超標排放專項治理,繼續淘汰老舊車。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體。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完善收費政策。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分類處置,嚴禁“洋垃圾”入境。(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全面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完成造林1億畝以上,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增加到3000萬畝,加強地下水保護和修復,擴大濕地保護和恢復范圍,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嚴控填海造地。嚴格環境執法和問責。要攜手行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