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蒙古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大力推進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治理。以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為重點,對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焦化、化工等重點行業實施綜合治理。自2016年起,有條件的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全部達到超低排放要求。全文如下:
內蒙古自治區節能減排“十三五”規劃
2018年3月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為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確保實現自治區“十三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訂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第一節“十二五”節能減排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時期,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節能減排決策部署,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以強有力的措施推進節能減排,順利完成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有力地推進了經濟轉型升級提質,為實現自治區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超額完成。全區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累計下降18.8%和31.85%,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強度下降到1.0噸標準煤/萬元(按2010年不變價)。2015年自治區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3.56萬噸、氨氮排放量4.69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3.09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13.88萬噸,分別比2010年下降9.30%、13.78%、11.91%、13.33%,完成“十二五”任務的138%、143%、313%和229%。
結構性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以節能減排為抓手推動產業結構調整,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0%,比2010年提高近4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有色、農畜產品加工和高新技術占工業比重達到32.7%,煤炭工業占工業比重下降到22.9%。工業領域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任務,通過淘汰落后產能累計節能1200萬噸標準煤。
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成效顯著。以工業、建筑、交通、商貿、公共機構領域重點用能單位為主體,深入推進節能低碳行動,列入“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的697家企業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任務,累計節能1516萬噸標準煤。
專欄1“十二五”時期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成效
1.工業。
——電力。合計已投運脫硝機組6547萬千瓦,占燃煤機組總裝機的94.7%,比2010年增長89.5%;脫硫機組6969萬千瓦,占總裝機的99.8%(未脫硫機組為低硫煤、待關停機組等),比2010年增長5.8%。累計拆除脫硫煙氣旁路124臺,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機組11臺.
——水泥。按照《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共完成水泥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脫硝工程48項。
——鋼鐵。全區累計完成脫硫改造燒結機(球團)5556平方米(含拆除部分),占總規模的93.2%,比2010年增長60.7%。
2.交通。共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25萬輛,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任務。累計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3.3萬余輛。
3.建筑。累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7100余萬平方米,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500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新建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執行比例達到98%以上,累計新建綠色建筑近400萬平方米。
4.公共機構。全區公共機構人均能耗下降22.3%,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11.5%,人均水耗下降17.9%,超額完成國家“十二五”公共機構節能目標。
5.污染治理。
——污染物處理。基本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的目標,污水處理廠達108座,處理能力292.6萬立方米/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達106座,處理能力2.1萬噸∕日。
——農業源。全面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過程綜合治理,共實施規模化畜禽養殖減排項目1133個。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有所改善,2015年,EI指數為44.97,較2010年提高3.4。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區監測地表水國控斷面34個,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水體比例為57.6%,13個城市監測的地市級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為89.9%,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98.4%為清潔水平。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烏海及周邊地區區域聯防聯控治理,12個盟市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292天,優良天數比例達80.90%;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節能減排支撐體系不斷完善。頒布了《內蒙古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辦法》,制定出臺了《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和節能形勢季度分析會制度,整合了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兩個領導小組,為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全社會主動參與節能減排意識增強。包頭市列入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呼倫貝爾市、烏海市列入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包頭市、托克托縣、霍林郭勒市列入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縣),呼和浩特市、烏海市、鄂爾多斯市列入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全區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等宣傳活動深入人心,綠色、低碳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逐步形成。
第二節“十三五”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中央對內蒙古發展戰略定位、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關鍵時期,綠色發展理念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持之以恒推進節能減排成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必然選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和進步以及社會力量參與等,為節能減排創造了積極有利條件,提供了技術支撐手段和良好社會氛圍,節能減排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
與此同時,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因素日益突出,面臨著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節能減排空間不斷收窄等困難和問題,節能減排任務十分繁重,工作壓力和難度加大。2015年第三產業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5個百分點,相當部分制造業還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占比仍高達82.9%,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改變。“十一五”以來,我區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37.2%,企業節能技術改造空間顯著下降,淘汰落后產能余量空間大幅縮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削減潛力不斷收窄,削減量難以抵消新增量。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