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陜西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39億噸標準煤以內。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44.0萬噸、5.0萬噸、60.3萬噸、51.4萬噸、64.1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8%、18%和5%。
具體詳情如下: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陜西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18年3月25日
陜西省“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強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礎性戰略性地位,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確保完成“十三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為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39億噸標準煤以內。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44.0萬噸、5.0萬噸、60.3萬噸、51.4萬噸、64.1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8%、18%和5%。
二、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
(三)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聚焦綠色制造,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變。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增加產能項目,關中地區要嚴格執行《陜西省關中地區治污降霾重點行業項目建設指導目錄(2017年本)》。強化節能環保標準約束,嚴格行業規范、準入管理和節能審查,對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或生產、使用淘汰類產品的企業和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退出。(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環境保護廳,參加單位: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質監局等)
(四)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三星存儲芯片、彩虹光電86代液晶面板、愛生無人機產業化基地、陶瓷基復合材料、核電配套設備、動力電池等重大產業項目,推動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廣云計算技術應用,新建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能源利用效率(PUE)值優于1.5。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鼓勵發展節能環保技術咨詢、系統設計、設備制造、工程施工、運營管理、計量檢測認證等專業化服務。開展節能環保產業常規調查統計。打造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培育陜鼓集團、航天六院、西北有色研究院等成為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節能環保企業。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和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分別提高到15%和45%。(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環境保護廳,參加單位: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省統計局等)
(五)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加強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推廣使用優質煤、蘭炭等潔凈型煤,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煤改地熱能,減少或替代燃煤使用。嚴格關中地區用煤標準,加強對煤炭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的監督。有序發展水電,加快風電開發,規模化發展光伏發電,增加清潔低碳電力供應。到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7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3%,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3%左右。(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參加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質監局、省統計局、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
三、加強重點領域節能
(六)加強工業節能。實施工業能效趕超行動,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繼續推行能效對標工作,推進工業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推廣工業智能化用能監測和診斷技術。到2020年,工業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化水平顯著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以上,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等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或接近國內外先進水平。開展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行動,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工業園區的應用,將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標納入節能考核體系。(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參加單位: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等)
(七)強化建筑節能。開展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建設試點,推廣建筑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編制綠色建筑建設標準,開展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提高到50%。實施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計劃,推行綠色施工方式,推廣節能綠色建材、裝配式和鋼結構建筑。推動建筑節能宜居綜合改造,鼓勵老舊住宅節能改造與抗震加固改造、加裝電梯等適老化改造同步實施,推動大型公建為主體的節能改造。鼓勵支持關中地區工業余熱、地熱能等解決建筑用能需求。(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參加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等)
(八)促進交通運輸節能。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多式聯運比重。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到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0%左右。大力推廣節能環保汽車、新能源汽車、天然氣(CNG/LNG)清潔能源汽車等。提高交通運輸工具能效水平,到2020年新增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推進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替代、機場地面車輛“油改電”、新能源應用等綠色民航項目實施。推動鐵路編組站制冷/供暖系統的節能和燃煤替代改造。推動交通運輸智能化,建立公眾出行和物流平臺信息服務系統。(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參加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公司等)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