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域旅游發展如火如荼,“全域旅游”更是上升為國家級戰略。伴隨著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地方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甚至是主導產業,將全域旅游作為整體提升區域發展水平的戰略。全域旅游是旅游行業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戰略載體,發展全域旅游的戰略意義甚至已超越旅游本身。
在“全域旅游”寫入2017政府工作報告的背景下,中國推進“全域旅游”的步伐必將更加務實、更加堅定。數據顯示,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旅游出行國家,2017年人均出游達3.7次,出境旅游人數居世界第一位,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的綜合貢獻率超過10%,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更加突出。
近年來,鐵漢生態加緊全域旅游建設步伐,在全域優化配置經濟社會發展資源,在全域按景區標準統籌規劃建設,構建全域大旅游綜合協調管理機制,發揮“旅游+功能”,使旅游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通過旅游策劃、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的全產業鏈實施能力以及為客戶在生態旅游建設及運營方面提供整體化、系統化解決方案,構建出獨具鐵漢特色的全域旅游運營優勢。
鐵漢生態已運營或在建項目
將生態與旅游結合,推動全域旅游綠色發展
全域旅游是推進綠色發展的有效載體,把生態和旅游結合、把資源和產品對接,把保護和發展統一,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全域旅游將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綠色發展。
鐵漢生態緊隨國家四個全面、五位一體建設、五化同步等國家總體戰略部署,順應現代旅游消費需求升級趨勢的戰略方向,成為行業中推進全域旅游綠色發展的有效載體。通過提升景區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及基礎設施、創新景區主題活動、深挖景區資源優勢等一系列“內外兼修”的工作進行全域旅游頂層設計。
從產業鏈角度,鐵漢生態全面實施景區精品倍增戰略、品牌提升戰略、全面融合戰略、改革創新戰略,以建設“多功能、綜合型、高品質的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為總體運營策略。
在發展全域旅游過程中,鐵漢生態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以游客體驗為中心,以提高游客滿意度為目標,按照全域景區化的建設和服務標準,推進多規合一,整體優化環境、優美景觀,優化旅游服務的全過程,形成一個暢達的旅游網絡。
助力特色小鎮建設,繪就全域旅游藍圖
特色小鎮是美麗鄉村建設與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依托。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載體推進鄉村旅游與全域旅游,是加快區域產業轉型及旅游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未來,特色小鎮將成為全域旅游“產業域、空間域、要素域”全域發展的結合體,成為落實全域旅游理念,助推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
作為全球生態環境建設與運營領軍企業,鐵漢生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結合主營業務,布局特色小鎮。2017年二季度,鐵漢生態與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人民政府簽署《平遠縣仁居特色小鎮及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未來5年投資20億元,鐵漢生態將通過自身的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打造一批亮點突出、魅力獨具、品質卓越的具有一流國際生態城市風貌,并蘊含平遠縣生態特色與厚重文化內涵的精品工程,堅持項目的本土化、生態化和特色化,將平遠縣打造成“建設美麗中國”的全國典范。
2018年1月,鐵漢生態與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人民政府簽署《龍井海蘭江朝鮮民俗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擬投資60億元,整個項目分三期進行建設,主要包括旅游集散中心、足球學校、美麗鄉村、東明村朝鮮族民俗風情園、海蘭江綜合環境治理、冰雪嘉年華和微電影創作基地等方面內容,力求放大生態宜居優勢、凸顯朝鮮族民俗特色,傾力打造東北亞地區具有鮮明民俗元素和地域特點的全域文化旅游體系。
多點開花,開啟全域旅游新業態
在景區投資領域,鐵漢生態投資運營的首個全域旅游項目濱州西紙坊?黃河古村,已成為薈萃黃河文明、彰顯黃河生態之美的國內知名古村文化品牌,該項目先后獲得國家旅游局“2017優選旅游目錄”、“2017中國最佳鄉村旅游項目獎”;通過親子旅游市場夯實全域旅游發展機會,撒野農莊以“農趣、農味、農樂”為品牌標識廣受珠三角親子家庭青睞;通過豆豆農莊、古河陶社、漢樂森等旅游產品品牌,與公司在運營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復合式聯動效應;2018年,湖南臨湘、盤州西沖河等多個全域旅游項目將相繼開業,代表著鐵漢生態全域運營階段的全面展開。
在全域旅游發展新時代,鐵漢生態將憑借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高效的團隊協同能力、成熟完善的商務合作模式及享有政府整體打包優惠政策等諸多優勢,構建一個集景區投資運營、土地投資、智慧旅游、金融服務、互聯網服務為一體的全域旅游生態池作為企業與政府的連接器,游客與產品的供應商,形成完整的產業整合資源池,打造出一個活躍的、可持續發展的全域旅游新時期。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