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提高國內檢驗檢測認證市場開放度。有序開放檢驗檢測認證市場,鼓勵外資機構進入國內檢驗檢測認證市場,積極引入國外先進認證標準、技術和服務,擴大國內短缺急需的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進口,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提高引資引智引技的質量效益。
(二十二)加快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走出去”步伐。鼓勵支持國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拓展國際業務,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與對外投融資、建設項目配套服務,針對高鐵、民用飛機等戰略產業面臨的國際市場準入壁壘,加快推動國際互認,服務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
(二十三)提升我國認證認可國際影響力。積極參與和主動引領認證認可國際標準、規則制定,向國際社會提供質量認證“中國方案”,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認證品牌。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和輸出,擴大在相關國際組織中的影響力,提升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
八、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保障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擺到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相應議事協調機構和工作機制,全面加強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完善全國認證認可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提升協作層次,加強政策銜接、規劃引導和工作協調,健全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機制,提高協作效率。
(二十五)加強綜合保障。清理涉及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加快制定檢驗檢測管理條例、修訂認證認可條例,推動合格評定立法進程。加強質量認證學科教育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重點產業、高新領域質量認證緊缺人才,健全認證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完善質量認證統計分析機制,加大對質量認證信息共享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財政支持。
(二十六)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弘揚質量文化,傳播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普及質量認證知識,推廣獲得質量認證的產品,合理引導生產消費,增強市場信心,激發質量提升動能,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和誠信意識,弘揚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
(二十七)加強督促落實。推動各級政府將質量認證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質量工作考核,確保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各地區、各部門要將質量認證工作作為實施質量強國戰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重要舉措,加大推進力度,強化督促檢查,抓好試點示范,以點帶面,全面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努力建設質量強國。
國務院
2018年1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