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法。我們積極配合《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工作,將排污許可改革相關要求寫入修訂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中,強化排污許可制的法律地位;同時為明確排污許可的管理范圍和時限要求,我部于7月28日發布部門規章《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7年版)》,明確各行業實施時間和適用的技術規范;近日又發布了本《管理辦法》。這樣兩部排污許可制重要規章均已經出臺,為改革完善排污許可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我們已經啟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的編制工作。
關于制度銜接整合。我們圍繞排污許可與總量、環評、環境保護稅、排污權交易、環境統計等制度開展銜接工作。目前總量控制制度與排污許可整合的思路已經基本成熟,今后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許可排放量就是企業的總量控制指標。結合環評制度改革要求,建立環評與排污許可銜接管理機制,從管理范圍、內容、程序、要求等方面全面銜接兩項制度。我們同時與稅務總局密切溝通,現在已經明確排污許可管理形成的企業實際排放量將作為環境保護稅征收的主要依據,兩部門也對數據共享達成一致意見。同時我們提前建成了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大家可以在網上申報排污許可證,看到每個企業的排污許可證和企業定期報告的排放情況等內容,我們也正在加大信息數據共享力度,為后續企業污染物排放信息與環境質量信息、生態保護紅線等空間信息的數據融合打下基礎,逐步走向生態環保大數據時代。
關于規范核發排污許可證。我們用了大量的精力制定相關行業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以及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指南、可行技術指南等技術規范。截止2017年年底,我們共發布15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10個行業的自行監測指南等配套技術文件。在全國環保系統的努力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共核發排污許可證兩萬多張,完成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的核發工作,基本摸清了行業現狀,為落實企業環保責任、構建新型監管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下階段,我們一是將配合上級立法機關加快推動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的出臺。編制思路是在《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形成排污許可管理條例草案,目前我們已經成立工作組,組建專家團隊,開展了相關工作。二是開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頓工作,加快推動排污許可實施,強化對無證排污和不按證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2017年下半年以火電、造紙為試點,我們已經對幾千家企業開展了排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經驗,今后我們將完善許可證執法制度,開展依證執法,打擊無證排污企業,實現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達標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全面提高固定污染源管理效能。三是不斷完善排污許可信息化工作。積極開展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與其他固定污染源管理平臺橫向和縱向對接,利用大數據推動排污口信息化工作,大幅度提高環境監管能力信息化水平。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7年11月6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長:李干杰
2018年1月10日
附件:
排污許可管理辦法
(試 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排污許可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排污許可證的申請、核發、執行以及與排污許可相關的監管和處罰等行為,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環境保護部依法制定并公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明確納入排污許可管理的范圍和申領時限。
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簡稱排污單位)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申請并取得排污許可證;未納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排污單位,暫不需申請排污許可證。
第四條 排污單位應當依法持有排污許可證,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
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五條 對污染物產生量大、排放量大或者環境危害程度高的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對其他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簡化管理。
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或者簡化管理的排污單位的具體范圍,依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執行。實行重點管理和簡化管理的內容及要求,依照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排污許可相關技術規范、指南等執行。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將實行排污許可重點管理的排污單位確定為重點排污單位。
第六條 環境保護部負責指導全國排污許可制度實施和監督。各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排污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
排污單位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排污許可證核發。地方性法規對核發權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條 同一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所屬、位于不同生產經營場所的排污單位,應當以其所屬的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義,分別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有核發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以下簡稱核發環保部門)申請排污許可證。
生產經營場所和排放口分別位于不同行政區域時,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核發環保部門負責核發排污許可證,并應當在核發前,征求其排放口所在地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意見。
第八條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等各類污染物的排放行為實行綜合許可管理。
2015年1月1日及以后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的排污單位,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意見中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主要內容應當納入排污許可證。
第九條 環境保護部對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排污單位及其生產設施、污染防治設施和排放口實行統一編碼管理。
第十條 環境保護部負責建設、運行、維護、管理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
排污許可證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變更、延續、注銷、撤銷、遺失補辦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進行。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執行報告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監管執法信息應當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記載,并按照本辦法規定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公開。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