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王金南:生態補償是邁向生態文明的“綠金之道”

時間:2017-11-16 09:3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整理

評論(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了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將“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列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內容之一。生態補償作為生態文明系統化思維的具體體現,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510797599789386.jpg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研究員

在11月11日舉辦的“2017首屆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上,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研究員指出,生態補償是邁向生態文明的“綠金之道”,他強調,生態補償的目標是追求“綠水青山”保護者與“金山銀山”受益者之間的利益平衡。論壇上,王金南院長深入分析了新安江生態補償模式取得的成績,并對今后的進一步推廣和完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生態補償:追求“綠水青山”保護者與“金山銀山”受益者之間的利益平衡

黨的“十八大”以來,對生態文明的戰略部署日益清晰,頂層設計取得突破,重點任務全面推進。王金南指出,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正逐步構建并不斷完善。

1510797677790987.png

“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新房子的四梁八柱之一,“十九大”報告又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體現了生態補償的重要性。

生態補償是生態文明系統化思維的具體體現,是中國語境下的“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王金南表示,生態補償是以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以政府和市場等經濟手段為主要方式,調節相關者利益關系的制度安排。生態/環境服務付費是一種環境服務使用者和環境服務提供者之間的自愿交易,基于雙方協定的自然資源管理規定而產生被補償的環境服務,進行有條件的付費。

王金南指出,“生態補償的目標是追求‘綠水青山’保護者與‘金山銀山’受益者之間的利益平衡”。他介紹,我國有592個貧困縣,其中499個位于重點生態功能區或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生態補償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效通道。

1510797725142681.png

王金南指出,首先,我國生態補償制度框架已經構建。

新《環境保護法》要求,國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國家加大對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確保其用于生態保護補償。國家指導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協商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生態保護補償。

《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科學界定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權利義務,加快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探索建立多元化補償機制,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

發展改革委牽頭正在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

其次,國家生態補償發展路線圖已基本明朗。

《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明確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分領域重點任務,提出建立穩定投入機制、完善重點生態區域補償機制、推進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健全配套制度體系、創新政策協同機制、結合生態保護補償推進精準脫貧、加快推進法制建設等體制機制。

《關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就流域上下游補償基準、補償方式、補償標準、建立聯防共治機制、簽訂補償協議等主要內容提出了具體措施。

再有,國家生態補償框架正在不斷延伸。王金南強調,這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補償范圍:單領域補償→綜合補償;第二,補償尺度:省內補償→跨省補償;第三,補償方式:資金補償→多元化補償。

國家補償.png

王金南表示,單領域補償方面,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已經成為我國流域共同開展綜合治理的重要手段;森林生態補償機制正在不斷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穩步推進;濕地、耕地等其他領域生態保護補償也在積極推進。

目前,我國生態補償已從單領域補償拓展到綜合補償,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不斷優化,補助范圍不斷擴大,補助資金逐年增加。生態保護紅線生態補償、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綜合性生態補償正在積極探索中。

從省內補償拓展到跨省補償。從省內基于水質目標考核的補償政策,拓展到跨省的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如新安江、九州江、汀江韓江、東江、引灤入津等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等。

從資金補償拓展到多元化補償。

首先,國家與生態補償相關的轉移支付資金不斷增加。

其次,市場化補償機制是財政轉移支付的重要補充。

12

編輯:李曉佳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