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綜合防災減災
1.防洪工程
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2014),中心城區采用分區設防。渭河:渭南城區段按100年一遇洪水設防,堤防工程為1級。湭河、零河渭南城區段、遇仙河華州城區段按50年一遇洪水設防,堤防工程為2級;羅紋河、太平峪華州區城區段防洪標準按30年一遇,堤防工程為3級。農防段按10年一遇設防,堤防工程為4級。
2.消防工程
中心城區共規劃設置消防站19座,其中已建消防站4座,新建15座,其中特勤消防站3座,用地規模6000平方米/座-8000平方米/座;普通消防站16座,用地規模4000平方米/座-6000平方米/座。其中,主城區配置12座消防站,華州組團配置3座,鹵陽湖配置4座。消防通道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網系統。
3.人防工程
渭南市為國家三類人防重點城市。
實行“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貫徹人防工程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與城市建設相結合的原則,提高人防工程的社會、經濟、戰備、環境效益。推進各項人防工程建設,形成以指揮工程為核心,人員掩蔽工程為主體,醫療救護工程、防空專業隊工程及相關配套工程為保障的高效人防工程防護體系,增強城市整體抗毀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十六、主城區文化特色空間規劃
城市特色風貌定位提煉為“塬田相望、城水相依、通途廣廈、古韻新腔”,依托地形地貌特色,創建可持續的人居環境,構建自然本底和建筑風貌互相融合的整體山水格局。
重點建設東風大街-渭華路、內河水系、官油路、鹵陽大道4條東西向景觀廊道和倉頡路、民生路、前進路、崇業路、新秦路、天陽大道6條南北向景觀廊道。
十七、近期建設規劃
主城區近期重點建設渭東新區,發展濱水西區科技服務和教育功能,發展經開區“兩園一城”功能,開展渭南老城歷史風貌區更新和圍繞“兩環兩路”的城市雙修項目,建設主城區內河水系。預留濱水東區和城市中心區核心用地功能。
鹵陽湖新區近期重點圍繞天驕湖、鹵陽湖大道兩側形成一定規模,控制鹵陽湖大道北側工業用地,用于發展航空裝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渭富新區起步區在渭清路北延伸段兩側集中發展。
華州片區近期重點在現有發展框架內填充組團,實施西環路安居項目,完善城南新區城市功能,建設渭華大道和赤水特色小鎮(渭東新城),實施石堤峪河生態建設項目,改善城區環境。
十八、遠景規劃
遠期重點建設渭河兩岸濱水區,促進渭河北岸工業用地搬遷、調整,提升高新區科技創新功能,增強經開區面向渭北地區的綜合服務能力;鹵陽湖新區航空產業、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完善鹵陽湖大道以南城市居住和公共服務功能;華州片區旅游服務、企業技術研發服務等功能有所突破。
遠景實現城際鐵路連通中心城區三大片區,重點發展鹵陽湖新區,完善主題旅游、保稅加工、航空物流、航空商務辦公等功能,實現“五位一體”生態航空城目標;發展渭北戰略性新興產業帶,發揮經開區輻射帶動作用,在渭北平原形成小城鎮均衡發展、城鄉融合格局;主城區、華州區形成特色鮮明、環境優異的創新發展區和宜居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