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發布以后,中國市政水環境治理產業的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治理宗旨更加貼近老百姓感受及環境質量;其次,PPP的興起,直接影響了市政工程領域的價值結構,錢的來源、支付形式、服務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技術服務未來方向值得探討。為此,E20邀請到來自各大設計院、規劃院的十一位總工及專家,進行市政規劃傳統理念與系統理念的碰撞。
在2017(第九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中,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指出:“水十條發布以后,中國市政水環境治理產業的格局發生很大的變化。治理宗旨更加貼近老百姓感受及環境質量;其次,PPP的興起,直接影響了市政工程領域的價值結構,錢的來源、支付形式、服務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下,技術服務未來方向值得探討。”為此,論壇邀請到來自各大設計院、規劃院的十一位總工及專家,進行市政規劃傳統理念與系統理念的碰撞。
參與對話的嘉賓有: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黨委書記、總工、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張辰;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全國工程設計大師李藝;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總工唐建國,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杰;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總院總工、教高李樹苑;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總院總工、教高李成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資源能源所所長王家卓;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總院 副總工、教高馬小蕾;天津市市政設計總院總工、教高王秀朵。對話由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主持。
從點狀到系統
張辰指出,國家水環境質量改善評價體系在轉變,直接影響了治理思路的變化。“過去是一級A、一級B的標準,而現在有些地方,就提出了清除黑臭、清澈降見底的要求,將老百姓的感知作為治理目標。比如說我們做的白龍港處理廠,花了十億的投資加蓋除臭。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這就要求我們在傳統的一些管網、泵站、水廠的設計中,也要有一些轉變。另外,如果真的能把污水處理廠做成能夠資源回收的概念場,成為城市的能源/資源工廠,那環保行業污水處理工程的地位就會大大提升。”
戴曉虎認為,過去幾年,尤其是十八大以后,系統化思維的必要性逐漸顯現。如在目前這個階段,水處理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水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他判斷:“頭痛治頭、腳痛治腳肯定不行,未來業內的思考方向肯定要向系統方面轉變,向全生命周期轉變。未來肯定是資源循環綠色的方向,現在看上去花了很多錢,但環境效應的價值、百姓對社會的認同感會逐漸顯現。當然,水環境問題最終的解決方案,仍然離不開灰色設施及管網的建設。現在,污水廠進水濃度普遍過低,管網方面還是一個比較艱巨的任務。”
“行業的大背景就是國家的計劃,現在整體情況是資源少了、發展快了、要求效率高了,要求從宏觀統籌的角度考慮問題。包括規劃設計、節能減排、資源循環,每一個領域都是一個社會。未來社會中的系統工程,要求一定是統一。”王洪臣認為,系統工程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他對市政設計領域的興衰演變抱有遺憾:“三十年前,一個城市大的構思,都是從市政院開始。市政設計領域這么多高水平、有知識、有經驗的人,在當今社會持續往前進的時候,作用卻越來越小了。他們被一些投資商們指揮著、命令著。”他認可這是目前社會的自組織現象,但他期待下一步革命性的重生。
談及城市規劃,李藝認為,之所以目前城市建設出了各種問題,其根源在于對規劃、技術的不尊重。“我們規劃界有一個俗語,規劃規劃,墻上掛掛。換一屆政府就要改一版規劃,這是很糟糕的事。如水利方面,大伙兒總說老祖宗規劃做得好,北京故宮一百年也沒出現內澇,再看看城市規劃,二十年的規劃圖和現在規劃圖質量沒有可比性。問題出在不尊重,不按照科學來規劃。現在很多政府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以前好多城市內河加上蓋鋪了路,現在又重新把河挖出來了。”此外,對系統考慮不足也是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比如在規劃污水廠的時候,只規劃了污水處理流程,沒有規劃過污泥。按照科學流程,污水如何處理,需要從污泥如何消化開始反推,現在北京也有很多廠增加了設施焚燒污泥,但燒的時候發現熱值不夠,需要加油、加煤。導致現狀的原因是這些流程都不是一個系統里的。”
姚杰指出,污水廠建設和污泥廠建設需要進行系統化思考。我國過去一直是設計、建設、運營三分裂,由于功能匹配不到位,整個系統很難發揮功能。我們說污泥干化出故障,就可能匹配能力不夠,達不到整個設計的要求。現在推進PPP一體化,需要思考的系統化就會更多。同時,他也提及嚴格標準下可能存在的風險:“我們污水廠在治理污水還是在產生污染?污水廠處理中用到最多的是硫酸鋁,硫酸鋁會不會污染水環境?此外,我們會加次氯酸鈉消毒,從而會產生消毒副產物。以前,我們做污水治理用的是生態的方法,比如先物理攔截掉大顆粒,再用生物的方法,把有機物和氮磷去除掉。現在,隨著污水廠標準提高,我們需要采用化學等其他手段,此時,我們是否需要考慮,這樣的提標,會不會導致更難去除物質的產生? ”
李樹苑則認為,傳統理念與系統理念不是對立的。但一些缺失同樣明顯存在:“從80年代起,我們開始強調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數量,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城市污水處理率大概在93.3%左右,且不斷提高。而我們的城市水環境質量,從根本上沒有顯著的改善。這需要系統思維,也需要目標管理。”對于效果時代的提標要求,李樹苑認為,需要考慮社會代價。“如果把改善環境作為一個目標來考核,那么水質標準就只是系統目標中的一個因素。我們應通過優化系統,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改變量,而不是只考核一個點。”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