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重點單元控制。銅川市耀州區石川河岔口單元、西安市灞河三郎村單元、西安市渭河新豐鎮大橋單元水質由劣V類升為V類;渭南市臨渭區渭河沙王渡單元、西安市渭河咸陽鐵橋單元水質由V類升為Ⅳ類;延安市寶塔區延河朱家溝單元、黃陵縣北洛河田莊鎮南城村單元、延川縣清澗河王家河單元、渭南市風陵渡大橋單元、榆林市綏德縣辛店單元、韓城市黃河龍門單元水質由Ⅳ類升為Ⅲ類。
第二節 分類別做好水體環境保護
優先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城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全面有序的推進城鎮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自2018年起,日供水1000噸以上或服務人口萬人以上的農村安全供水工程,定期公布飲水安全狀況。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管理,嚴格一級保護區的隔離防護,開展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對影響飲用水源安全的企業進行集中整治。推進飲用水安全監督監測制度化、常態化,定期向社會公開飲水安全狀況相關信息。制定并實施環境風險大的飲用水源地水源達標治理方案,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預警。
加強良好湖泊水體保護。對江河源頭及現狀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江河湖庫開展生態環境安全評估,制訂實施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列入《水質較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的湖庫應制定中長期保護規劃。到2020年,瀛湖、黑河水庫、千湖、石泉水庫、紅堿淖等湖泊及其入湖河流要達到規劃要求。
綜合整治建成區黑臭水體。以群眾切身感受為標準,加強城市內河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立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單,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其治理進展與水質改善情況。2016年底前,銅川市、渭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2020年,所有設區城市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促進城市區域的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積極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繼續開展全省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和地面沉降控制區范圍劃定工作。開展全省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編制地面沉降區地下水壓采方案,超采區內禁止工農業生產及服務業新增取用地下水。優先保護地下水飲用水源安全,定期調查評估水源補給區環境狀況,建立地下水飲用水水源風險評估和防范機制。加強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嚴防重點工業企業污染地下水,對垃圾填埋場、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及工業園區、礦山開采區、危險廢物堆放場地等區域進行嚴格的防滲處理。選擇環境風險大、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場地開展地下水修復試點工作。
第三節 按源頭抓好水污染防治
嚴格治理重點行業污染。2016年底前,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和皂素、冶金、果汁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實施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嚴重企業的有序搬遷、改造或依法關閉。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石油開采及加工、煤化工、果汁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2017年底前,造紙行業力爭完成紙漿無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漿技術,鋼鐵企業焦爐完成干熄焦技術改造,氮肥行業尿素生產完成工藝冷凝液水解解析技術改造,印染行業實施低排水染整工藝改造,制藥行業實施綠色酶法生產技術改造,制革行業實施鉻減量化和封閉循環利用技術改造,皂素行業實施資源回收和節水清洗技術改造,蘭炭行業實施剩余氨水再利用及低水分熄焦技術。
全面控制城鎮生活污染。分層次做好城市、縣城、鄉鎮污水處理廠的工程建設、提標改造工作。落實城市、縣城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工作,改進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機制,完善污水處理收費、付費政策,到2020年,各設區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城市和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85%;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到2017年,西安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完成縣城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完善除磷脫氮工藝,達到相應排放標準或再生利用要求。全面開展重點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行工作。到2020年,實現全省所有重點鎮具備污水收集處理能力。編制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規劃,積極探索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途徑,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監管力度。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現有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達標改造工作,到2020年,全省各地級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地表水過度開發和地下水超采問題嚴重的關中和陜北地區要適當減少用水量較大的農作物種植面積,改種耐旱作物和經濟林。在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2018年底前,對110萬畝灌溉面積實施綜合治理,退減水量1.2億立方米以上。在環境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嚴格化肥和農藥使用,實施過程攔截,不斷降低農田排水氮、磷等污染物含量。通過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實現農田排水、地表徑流凈化和再利用。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在漢丹江流域及全省重點湖庫劃定限制養殖區,實施網箱上岸和水產養殖池塘網箱標準化改造。加強養殖投入品管理,開展專項整治,依法規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學藥品。
第六章 分級分類加強土壤環境保護
按照“分級分類,防治結合”的思路和原則,健全我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全面推進土壤基礎調查工作,切實強化源頭監督管理,堅決切斷農業生產過程及固廢處理處置過程中的污染來源,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優先保護未受污染的農用地,大力加強受污染的農用耕地和城鎮建設用地的開發利用監管,積極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有效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第一節 摸清土壤污染底數
實施土壤污染詳查。優化土壤環境監測點位,健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立我省土壤環境監測體系。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我省土壤環境狀況詳查工作,建立健全全省土壤環境狀況數據庫,繪制土壤環境質量圖集。開展對糧食產區、蔬菜基地、園地等農用地,飲用水源地,重點污染工業企業周邊,工礦廢棄場地和尾礦庫等重點區域土壤污染調查評估工作,全面掌握污染土壤分布,污染物種類,污染范圍和污染程度等信息,建立污染地塊清單。根據土壤污染詳查的成果,編制全省土壤分級區劃,土壤污染防治規劃及實施方案。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