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司:
站在用戶角度對公司“挑刺”
1999年是成都水司的崛起之年,在這一年供水服務熱線成功開通,標志著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供水服務的崛起。2009年開通供水服務熱線短號“962965”,實現公司“一個服務短號對外、一個服務平臺對內”,實現一口對外的服務模式,標志著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綜合性供水服務模式的建立。
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宇敏
會上,陳宇敏強調,成都水司服務較為突出的“特色”在于構建自身監管體系,接受來自政府部門考評、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及政風行風監督員評議。從2006年開始持續開展第三方滿意度測評工作,分析服務的優勢與短板,真正做到站在用戶角度為公司“挑刺”。
服務遷移,智慧客服
發展到2014年,陳宇敏指出,“互聯網+”給成都水司一雙隱形翅膀,我們提出服務遷移的理念,將公司的呼叫中心轉變為用戶呼叫中心,宣告著以提升客戶體驗為目標的“互聯網+供水服務”新時代的開端。
借助信息化、網絡化的手段,將“智慧水務”的理念植入用戶來電、呼叫中心受理、智能派單、工單接收及處理、熱線回訪等服務流程中的每個細節,讓智慧客服真正落地。
為了踐行智慧客服,會上陳宇敏用“智能車組調度模式”和“應急服務模式”案例闡述。以應急服務模式為例,她表示,若短時間小范圍來電量急劇升高,采用該模式能自動提醒坐席注意,系統將自動結合GIS系統、Scada系統、營銷系統等關鍵業務系統判斷是否存在局部爆管、停水通知單發放未到位、欠費停水等情況,并自動生成可能的狀況分析表和建議處置圖。
通過應急服務模式的智慧客服,實現各個子系統間的信息共享和交互,也暢通了數據分析的信息來源,極大的提升了服務效率和水平。
不同于陳宇敏對智慧水務的理解,廣東順控發展服務有限公司董秘蔣毅認為,智慧水務的基礎在于數據,為了更智能的服務客戶,需要從更多的途徑收集數據,并通過收集的數據進行挖掘發現,提升服務質量。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